- 相关推荐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心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1
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颁给了电影《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以著名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生经历为蓝本,描述了这位数学天才在受到严重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下,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博弈论的研究,终于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
今年5月24日,大师和夫人阿丽莎因车祸不幸离世,其跌宕起伏的一生最终还是以一种剧烈的方式结束。或许,成为了天才,便注定了不会平静。
带着对大师缅怀的心情,我再次重温了这部电影。看完以后,在网站影片推荐一栏看到了一部名字和《美丽心灵》相似的电影------《心灵扑手》,当时觉得好奇,就点开播放器继续看了起来。到播放完毕,我才发现这两部电影竟然同样优秀,同样是讲述数学天才的故事,同样的大牌演员加优秀剧本,同样的奥斯卡获奖,但更重要的是两位天才主人公竟然在同样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里,我不写影评,但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到了另一些东西-------同样的教育宽容。
两部影片的两个不同主角,一个是精神病教授,一个是问题青年。精神病教授疯癫了三十年还能在麻省理工学院来往自由,不受歧视,更无需担心生计。而问题少年四处惹事生非,得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知名教授的悉心教诲。哦,这就是宽容的教育,教育者应该宽容的对待被教育者。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往往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对问题学生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手段,训斥、体罚、甚至退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更舒服,也可以说是为了保证其他学生少受影响,于是我们采取了不宽容的对待方式。然而事实是这些不宽容的对待方式往往造成一些失控的局面,被对待着往往走向和预想相反的方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带着宽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呢,在选择宽容的同时不是也在宽容自己吗?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2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这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海英为我们讲座《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时送给老师们的一句话。这句话很有思辨的色彩,不怕出问题,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整个讲座过程中王教授向我们展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少年阳光方能青春闪亮,而首日培训中王海英副教授就指出恰恰是心理问题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差是当代中小学生的突出问题。当代的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承载了无限的期待,沉重的负担往往让他们不知所措。对学生而言,成长是他们最大的事,即使出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权利和美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扔掉顾虑和包袱,学会担当学会分享学会快乐成长!我们要具有“以小见大”的德育观,在“小事件”中引导他们悟出“大道理”,在“小环境”中开拓他们的“大视野”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这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海英为我们讲座《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时送给老师们的一句话。这句话很有思辨的色彩,不怕出问题,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整个讲座过程中王教授向我们展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少年阳光方能青春闪亮,而首日培训中王海英副教授就指出恰恰是心理问题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差是当代中小学生的突出问题。当代的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承载了无限的期待,沉重的负担往往让他们不知所措。对学生而言,成长是他们最大的'事,即使出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权利和美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扔掉顾虑和包袱,学会担当学会分享学会快乐成长!我们要具有“以小见大”的德育观,在“小事件”中引导他们悟出“大道理”,在“小环境”中开拓他们的“大视野”,在“小角色”中教育他们要有“大担当”,在“小经历”中帮助他们达成“大进步”,在“小主题”中塑造他们的“大情怀”。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一上午的时间过得真快,每个人都满怀着收获的喜悦。感谢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更感谢王教授的精彩讲授。不管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一定要放平心态。因为通过学习我相信:问题已经找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3
在心理学讲到性格时,总会提到这样一句:性格本身无优劣。一个被主流社会认定为疯子的人,或许恰恰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思考得更深刻。《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Mind在英文中既可以解释为大脑也可以解释为心灵,我很佩服译者,恰当的译作“美丽心灵”,因为在观看电影的两个多小时,感动我的不是主人公的“大脑”,而是他那颗美丽心灵。
主人公约翰首次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一副木讷呆滞的形象。他不但口齿不清处处得罪人,还经常出丑,实在怎么不讨人喜欢。但因为我在观看之前实际上已经了解了这部电影是数学史上一个伟大人物的传记,因而在内心里很是好奇剧情会如何发展。故事情节慢慢向前发展,主人公拥有了友情、爱情和事业,难道又是周星驰式的麻雀变凤凰剧情?我不免有些失望,难道伟大灵魂的传记也不能免俗?
然而真正的震撼随之而来,精神病医生将一切虚幻点破,主人公的妻子艾米莉亚知道了主人公确实是患有精神分裂。此时,我们才知道,主人公唯一的朋友,也就是那个所谓的室友,以及他的侄女,都只是约翰因为孤独在心里虚构的一个人物。那个特工,也只是约翰工作上的虚幻寄托。剧情的下半部分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美丽心灵,约翰的夫人艾米莉亚、主人公的大学同学兼真实的友人汉森。正是他们对约翰的包容、理解和鼓励,让这位伟人最终控制了病情,并且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看完电影,我不禁想到,什么是正常什么才是不正常?从社会交往的角度讲,约翰实在算不上正常;但是从为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上讲,与一些碌碌无为的人讲,恐怕约翰显得更正常。回到“性格本身无优劣”的话题,如果约翰是一个推销员,他孤僻的性格带给他的可能不仅仅是精神分裂,更是事业无成。然而很幸运,这种孤僻恰到好处的落在了一颗需要潜心的数学家的心灵之上,并促使这颗心灵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每一种性格和每个人一样,它的复杂不是用优劣能够评断的。一种性格是否合适的出现在了特定的地方,才是我们评断的标准。
对于电影主人公的心里疾病,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排除一定的遗传原因,约翰的精神分裂症很大程度上与他的不善交流有关。如今,大学生的心里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很多学校成立了专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机构,大学生得以在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正确的心里疏导。从自身出发,我们应该多与人交流,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部电影的最后,我们看到约翰·纳什能够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精神问题,成为一个能够在社会中正常生存的人。所有这一切,都是爱的功劳,这就是影片的题目,一颗颗美丽心灵最终拯救这个伟大的灵魂。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4
约翰·纳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无论从其学识还是获得的成就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在那么多科学精英中,在风光背后,纳什更是曾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影片《美丽心灵》就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根底而创作的人物传记片。影片开头局部并没有许多吸引眼球的地方,但是随着情节的深入,主人公情感以及生活经历的磨难一点点的打动、或者说震撼着我的心灵更适宜些。
影片是从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开始的,当时的他刚刚二十出头,性格孤独内向,不合群不善社交,没有什么朋友。但是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数学天分,凭借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在这成就的背后却不能忘记一个美丽的心灵,一个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女人——他的妻子艾利西亚。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你曾有过或者正拥有着一个想共度一生的人,“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是富贵是贫贱,是健康是疾病,是成功是失败。我都要支持你、保护你、与你同甘共苦,携手共创健康美满的家庭,一直到我离世的那天。”这句话很浪漫,也很能打动人心,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或许就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但是艾利西亚相信纳什的心能感觉到她真实的爱,她相信纳什的真实感觉有足够大的力量让纳士战胜幻觉,重拾迷失的自我。凭着这种信念,她帮助纳什开始了与幻觉斗争,与分裂的自我统合的艰难历程。她鼓励纳什重返校园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纳什保持与现实的接触,并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事务中来。他直面幻觉,每当幻觉再次出现时,他就大声地吼道:"你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尽管纳士不时地被视为怪人,但他自我的力量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控制了他的幻觉。
看到这里我才真正懂得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正如纳什在领奖台上说的: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逻辑推理,一定有他的理由。但是当我回过头想,我问我自己,什么是正确的逻辑推理谁决定的'我探索这个问题,从肉体上到精神上,到幻觉上再回来。然后我发现了,我生涯最重要的事,这是我一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爱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是没有方法靠正常逻辑去推断的。后来我清醒了,这都是你的功绩,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你是我的全部。这份感情是不分国界的,是人类心中都有的普遍的本质。能够和相爱的人相守一生,难道还有比这个更浪漫的事吗这样的浪漫,是送多少的花都换不来的。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5
观看《关注美丽青春、守护健康心灵》的精彩讲座。在这讲座中,令我不禁感叹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烦恼很多,心理问题也不少。其实这些问题在哪个学校及当代青年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却引起他们很大的烦恼甚至引起他们的心理障碍,更严重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心理问题,竟会成为青少年犯罪、自杀等过激行为的重要动因。
在新时代的转变和需求和家长的望子成龙心理这种种的原因令大部分人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学习成绩一下降,老师着急,家长上火;至于孩子的.心理出了偏差,大人却不以为意,有的竟浑然不觉。忽略了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心理问题,不了解学生发育过程中的真正需求而错过了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酿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青少年越来越难适应,感到无所适从,一遇到难题便悲观失望,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近年来经常可读到一些学生的自杀新闻,我不禁在想,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脆弱?在近年频频见诸报端的学生中的各种过激行为案例有增无减,如自杀、投毒、伤害他人等等,发生这些事件均与学生多年积累下来的心理不健康因素有关。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非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还是我们在教育方法和观念上应该反思的问题。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免不了面对种种压力,而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差,我们更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关注。据了解目前一部分学生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的虚拟世界。上网美其名曰是学习需要,但实际上,真正用电脑来学习是不多的,如果我们没有正确引导,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不思学业,思想孤僻。这对学业和人格都是毫无帮助的,这种生活和学习环境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实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而孩子受到的委屈、愤怒等负面能量,很少得到正面回应和积极认同。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人格扭曲,教育从未教导孩子如何进行心理自救,多是将问题掩盖下来,让他们不知所措,这才加剧了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反思: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上的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一架通往快乐的梯子,令他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让祖国的教育事业更加充满阳光,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地看到理想和希望!
【《美丽心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03-25
美丽心灵观后感01-14
美丽心灵观后感05-23
《美丽心灵》观后感04-29
心灵的钥匙小升初作文04-06
触动心灵的高中作文04-26
美丽的校园08-24
美丽的秋天08-13
美丽的秋天作文04-04
美丽中考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