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2-11-26 09:00:3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分八集用四个小时的时间记录了自建国以来各行各业的工匠之间的故事,包括了从炸药的研制与雕刻到各种精密仪器的焊接,从文化传承到顶尖技术,从技术创新到精益求精的各种技术,每一个技术中都包含了匠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在这一部纪录片之中,每一个例子都是那么的令人感动,也都是那么的令人羡慕。

  首先是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带电作业工人王进,面对一千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以及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他没有任何畏惧之心。相反,面对重重的艰难挑战,他每次都是亲自上阵,而让工友们在后面当帮手,不仅如此,他创造出了众多的修理方式,以应对电压不断增高的电路检修工作。在他的身上,无处不体现着匠人的大勇无畏精神。

  但是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却有太多太多的反例。就拿科研来说,一些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滔滔不绝,并且要求别人一定要听自己的,但是一到了要实行计划,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计划的时候,却总是畏缩不前,让别人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当助手。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到了计划成功之后却又开始四处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会为了谁去领奖这种事情吵起来。这些,都是与大勇无畏的这种工匠精神所大相径庭的。因此,我也感受到了一个人做事时应该有担当的重要性。

  其次是精益求精的中国船舶重工船工顾秋亮,顾秋亮负责设计制作过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观察窗。这样的观察窗在设计最大深度的海下需要承担10MPa的压强,相当于一平方米的地面上停放了1000辆坦克。因此,其制作的精度要求达到一微米,比人的头发丝直径还要小,并且不能有任何裂缝,否则潜水员就会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对于精度要求如此高的观察窗,顾秋亮却不需要精密仪器的测量来检测观察窗是否合格,他只需要凭借手的触摸就能精准地感知观察窗是否合格,并且他制作出来的观察窗的精度还远高于规定要求。这些,无不体现着一个工匠所具有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然而在生活中,一些人做起事来总是“大手大脚”,比如说,现在的一些电器产品,商家们为了能够多赚钱而牺牲了产品的质量,导致当代一些电器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原材料,也违背了精益求精的一种工匠精神。

  还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敢于创新的李刚,中国马蹄形形盾构机的设计者之一。盾构机是一种开凿隧道的工具,中国由于修建跨越山河的隧道的需要,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研发一台马蹄形盾构机,这样的盾构机,在历史上从未有人成功过,但是,李刚凭借他执着的信心,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解决了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封建保守与倒退。记得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看过,“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怎么不是这样呢,一些人不肯接纳新鲜事物,甚至阻碍新鲜事物的出现,这些,都是我们所应该避免的。

  除了以上的这些人物,其实,在纪录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工匠,他们有的独自冲锋在前,而让队友跟在后面或者不要跟上来;有的面对数字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仍旧坚守住古人的传统文化,不让传统文化流失;有的人面对“多倍的工资加上北京两套住房”的待遇仍旧坚守在技术制造的第一线;有的面对工友的质疑迎难而上,用实力展现自己的技术;有的面对传统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通过改进数字化机器使得机器生产比传统方式的精度还要高……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在这些工匠的身上,处处都体现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尽管将来我可能无法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工匠,但是,无论如何,我也会保持一种工匠的心,一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