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1
看完电影,一堆杂音。
这片子很难不被和《穿普拉达的恶魔》比,同样是菜鸟女如何在职场中挣扎求生,同样是讲的是看起来光彩耀眼的职场生活。相比之下,杜拉拉的电影节奏太匆忙,不是快,是匆忙,感觉徐静蕾想表现太多的细节和场景,限于时间和体裁,只好把很多细节场景堆在一起。信息量很大,但是观众未必完全吸收,留下印象。
《穿普拉达的恶魔》中,米兰达的优雅缓慢登场,对比的是整个杂志社因为她的提前到来的一片混乱,一慢,一快,一方面突出了米兰达的“范儿”,一方面让观众对米兰达对手下的残酷有了第一印象。
普片中安妮有一堆好友,杜片中也以杜拉拉的弟弟这个角色来作为杜拉拉日常生活的补充,我第一个反映是,这个弟弟不会真是徐静蕾的弟弟徐大刀吧?姐弟之间固然看起来更温馨亲密,但是一堆好友也有不同的衬托作用。
展示北京的壮阔时,反复都出现了悲剧的建筑:大裤衩。我每次看到大裤衩出现在镜头的右边都忍不住笑出来,徐静蕾不是和ccav有仇吧。不带这么损ccav的`。还有就是这几次出现大裤衩,感觉是同一机位一次拍摄的,因为角度和伸缩几乎一致。
杜拉拉升职记小说主要是讲杜拉拉如何在外企生存,升职,爱情只是个意外的产物。电影把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作为了主线,很难说这么做的对错,因为我们不得而知导演徐静蕾是打算拍职场片还是爱情片,不过爱情为主线的结果是淡化了很多小说中外企生活残酷的一面。因为电影变成了爱情片,所以原作中玫瑰和李斯特的斗法,王伟前女友黛西和王伟的斗法,杜拉拉和黛西手下的斗嘴,都消失了,杜拉拉在DB的升级变得没得受什么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比穿普拉达的恶魔,安迪的上级一开始就试图把安迪打到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以及各式各样的勾心斗角。差距还是蛮大的。这是个遗憾,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不是那么光明,这毕竟是电影,不是童话。
玫瑰和黛西合二为一,并且从上海女人变成了至少是海归。是个不错的改编,小说里对上海女人有一种刻骨的仇恨和挖苦:永远都是气质美女;永远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小聪明;下场都不好。电影要这么拍,估计就别在上海放了。而莫文蔚演的很出彩,莫文蔚没正经在职场上滚打过,却自然地演出了对手下的刁难,迁怒;对上司的不卑不亢;看到杜拉拉和王伟在一起时的冷静。真是生活里常见的职场白骨精。戏里她一面提前告诉王伟其被解雇,一面不许杜拉拉走漏消息;年会上当着杜拉拉和王伟共舞一曲,又翩然而去。这一个情节不知道是谁设计出来的,太生动了,完美展现了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这么阴阳两手,既让王伟对杜拉拉生出不满,又让杜拉拉被当面打脸,还拒绝了王伟的挽留,成功地在这两个人之间埋下了不***。牛人啊!
本片里,杜拉拉和王伟在板件冲突一场戏里,徐静蕾的气势不太足,给王伟的巴掌也不如原作响亮,感觉徐静蕾是在念台词,而不是如小说里破釜沉舟逼王伟摊牌,然后转身走人。黄立行没有原作里王伟那种京城子弟的慵懒和潇洒。给徐静蕾的压力也不就如原书描写的足。我很好奇女性对黄立行怎么看,我只觉得他尖嘴猴腮,没想到身边几个女性,个个都说他帅,迷人,等等。看来男女眼光还真是不同。此外,海滩一场戏,王伟嘲笑杜拉拉身材不好,如果王伟台词念慢一点,镜头多给几秒,效果会不会更好?这个笑点几乎是一闪而过,我是觉得比较遗憾的。
小说里杜拉拉的几次升职和加薪,都是艰苦作战得来的,而在电影里却化成了简单的N年后,数字XX。这个表现手法应该说是比较苍白的。小说里杜拉拉干掉野心勃勃的帕米拉,和黛西等人斗法。等精彩情景,展现了杜拉拉在残酷现实里的成长,而电影里却完全没有,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雇人的场景。
对比《穿普拉达的恶魔》里,安迪亲自去通知曾经的上级,其被取消去巴黎的一幕比,更是高下立判。
不过要说成功的地方,也不是没有,杜拉拉一开始的浅色,菜鸟打扮,随着剧情的进展,慢慢开始变成彩色,大胆的职业装,最后进化成前上司玫瑰的一身冷艳黑色,倒是比较能表现人物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一看,哦,原来本片从头到尾都在炫耀衣着光鲜来着。原来这不是童话,不是职场片,更不是爱情片,是时尚片……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2
昨晚看了《杜拉拉升职记》。说实话,这是我一再说服自己对老徐的又一次关注,每次我都特别特别希望能看到她演技和导演水平的进步,但,我还是失望了,而且这次是彻底失望。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作出一个决定,从此不再看老徐的片子,无论是她作为演员还是导演。
《杜拉拉升职记》感觉就像是一场有故事情节的时装发型化妆秀。爱情故事中没有惊喜;职场故事只是蜻蜓点水;人物对话平淡无奇;老徐的表演矫揉造作,令人鸡皮四起;男主角丑得惊人;唯一的安慰是片中的三个女配角莫文蔚、李艾、吴佩慈的表演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塑造鲜明,令人信服,尤其是莫文蔚,她虽然长相一般(迦兰见过其本人),但却是为舞台而生的那类演员,镜头感强。
先说说老徐。从老徐一开始红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虽然说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我还真的搞不懂她到底为什么受欢迎。说她有才也是差强人意,她备受瞩目的导演和书法作品水平皆非常非常一般。人也实在不漂亮,没有什么女人味。作为女人,我看舒淇的娇嗲,听舒淇的娇嗲都非常舒服受用,但说实话,看老徐发嗲,我真的`立即起鸡皮。作为一个专业表演系毕业的科班演员,她的表演怎么可以娇柔造作到如此地步?对老徐表演的终极评论是:她只有五种表情。一是露齿开怀大笑;二是婉约抿嘴羞涩浅笑;三是木然全无表情;四是生气嘟嘴作受气小女生状;五是边说边哭。我说老徐不会表演,实在是因为她不知道表演的真谛,她的表演只有表面,而没有灵魂。她演的所有角色,没有一个能进入人物的心灵深处,去咀嚼和体味人物的内在,与角色的灵魂对话。也就是说,她只会表情,而不会表演。不要说把她和老戏骨诸如蒋雯丽来比较,那简直不是一个段位上的比较;就在同台戏中,她的表演也绝对地输于另三位女演员。没有灵魂的角色,她换再多的服装,梳再多种发型,依然不能感人。不感人的表演,便是失败的表演。我用十多年的时间期待老徐的进步,但我终于发现,我不需再期待了,她不是为舞台而生的,艺术灵气永远无法强求。她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对茨威格的亵渎,如今的《杜拉拉升职记》虽然对原著伤害得没有那么严重,但依然是败笔之作。究竟她知不知道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表演?同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想请问她能不能琢磨一下人家琼芳登那种令人折服的表演?
再说主题。《杜拉拉升职记》原本就是以升职为主题的,但电影版变成了职场爱情双主题,显然是想用浪漫爱情故事来讨好观众。事实上,职场主题却更为人所关注,因为此类主题的片子远远少于爱情主题,更需要获得广泛的人文关注,其实要能做好也应该有更大的挖掘空间。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远比我看过的由大嘴姚晨主演的同名话剧要逊色很多,其关键就是主题跑调且不鲜明。一个片子同时有两个可以比肩的主题,一定就成了没有主题了。而且,关于职场的描写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挖,完全是肥皂剧的套路,浮躁而流于表面。对于杜拉拉职场所经历的挫折、痛苦完全没有揭示,只看到服装发型化妆在不停地变化,却没看到内心在波动,在挣扎,在驰骋。
再说说中一些问题。杜拉拉第一天到DB上班,片子是想描述她的学生气息,她先穿运动鞋,到了公司外才换行政一点的鞋子。但是心细的观众一定会发现,在杜拉拉换鞋之前的一个人物侧面全身镜头中,她已经穿上了行政鞋!还有感受特别深的是服装发型换得太勤,虽然衣服不错,发型也很适合老徐的脸型,化妆也的确把她整年轻了。但,人物内心的塑造呢?却没有用心去关注,整个人物显得特别的苍白无力。那部跑车也是一个噱头道具,除了想与奢华生活接轨吸引观众的眼球之外,对于人物的塑造完全没有必要的依托功能。女主角说笑话的那几段重重复复,表演造作。还有就是那几个性爱镜头,唉,看得人无话可说。身材不火辣,奉献尺度小,镜头美感不足,更体味不到爱情的美好,只有肢体冲动。唉!唉!唉!还真是穿袜子洗脚,袜子不爽,脚也不爽,看的人更不爽。
《杜拉拉升职记》,除了华丽和浮躁,什么也没有留下。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3
杜拉拉从最基层的前台秘书做到人事行政经理,她的升迁有时让人感觉到嫉妒,因为有些人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工作着,对自己的业务非常熟悉,却没有升迁的机会。这些人有比杜拉拉工作时间长的,有比杜拉拉职位高的,但为什么是杜拉拉做到人事行政经理,而不是他们呢?有哪些因素是导致杜拉拉升职的原因呢?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事件,来分析杜拉拉升迁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有机会让高层关注。
杜拉拉见到DB公司的第一个高层是王伟,虽然电影可能是出于两个人感情发生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偶然,但当她把装修工作搞定,从而让总是加班的王伟更加了解她,让公司总裁何厚德知道她,并在她竞聘人事主管的时候说了关键的一句话,这些绝对是必然的了。有机会让高层关注,并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是踏踏实实地做事,做这些事情后也许别人并不一定反馈,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高层却是机会的决定者。
第二、能够给别人惊喜。
杜拉拉在做简报的时候,非常的用心,当李斯特看到简报的时候,感到很惊喜,于是马上想知道简报是谁做的,并在员工大会上特别的表扬了她。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事情是惊天动地的,更多的都是由一个个小事构成的,而正是这些小事情,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如果这些小事情都是一如既往地做着,一方面是自己不会有提高,另一方面再怎么辛辛苦苦也是默默无闻。对于一件事,你和别人做的不一样,或者和以前做的不一样,就会给人惊喜,你都需要花些心思的。能够给人带来惊喜,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第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装修的预算被大幅减少,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助理行政经理玫瑰却请假离开的时候,装修问题着实让李斯特头疼不已。他召集会议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问到前几个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件事是个麻烦事,最好不要找到我,他们的回答都是我有什么事情会比较忙。而只有杜拉拉马上给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这些办法还不成熟,也许这些办法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对的。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解决问题的法案和办法,而不是做不了的理由。尤其是当上级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困难,对自己是最有好处的。
第四、快速适应新要求。
杜拉拉被调到销售部做秘书,工作内容是她以前不熟悉的,工作的节奏比原来快多了。如果不能尽快地适应并胜任这个工作,她也一定会被淘汰。适应新工作只有一条路,就是加倍的努力,做足功夫,让自己尽快熟悉一切。工作能力的提升,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个自我突破来实现的。一个人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这些事情,那么自己不会有什么发展,如果按照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做这些事情,自己才会提高。新的'工作会有新的要求,同一个工作岗位也会有新的事情发生,怎么对待和处理这些事情,怎么要求自己,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在一个岗位做了很久,却没有被提升(无论是职位还是薪酬),不要考虑对自己不公平,而应该考虑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
第五、懂得执行的真谛。
当海伦被辞退的时候,和杜拉拉说了一句话:没有辞退过员工的HR还不是一个真正的HR。问题关键是如何辞退员工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当时玫瑰把这个任务交给杜拉拉的时候,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既不能伤害公司的利益,也不能伤害员工的利益”。如果伤害公司的利益,那么就不配做一个HR;如果伤害的员工的利益,被伤害的员工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有损害。所以,杜拉拉一方面按照公司的要求与海伦解聘,另一方面有托朋友帮她找了份待遇更好的工作。其实也不只是HR工作,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凡是不能没有原则,又不能全是原则,原则之内的要做,原则之外的要考虑。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杜拉拉只是按照原则办,然后海伦和她大吵大闹,又跑到李斯特和何厚德那里大吵大闹。何厚德和李斯特既会觉得海伦素质低,辞退的太对了;也会觉得杜拉拉的工作水平比较低。杜拉拉尽管是按照原则做了,但是却给公司带来了麻烦。所以说,一个成功的HR或成功的管理者,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执行。按照原则做事,但是有不能留下后遗症,这才是执行的真谛。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4
电影在前段时间如火如荼的上映了,至于票房怎么样,小女子真的不清楚,老徐是圈里有名的才女,凭她的人气应该是不低吧。终于的终于,QQLIVE 里上映了,趁着空闲把这由小说改编的影片看完了,那个让我曾经日夜看的职场小说,那个曾经引起深深共鸣的职场人物——杜拉拉,在看完影片后,只想问他们:你们在企业里工作过吗?有了解过原著吗? 其实我这么问是多余,好吧,我激动了,那我就淡定的讲讲我看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吧。
【情节改动】
小说和电影永远是有差距的,看小说的时候,读者会给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加以无限的遐想与猜测,千万个读者有千万种遐想,而电影却只根据导演的意思而拍摄了下来,当然就不能符合大众了。杜拉拉升职记也一样,电影里的情节和原著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所以,如果你读过原著,也别把它当回事儿,也别太纠结,就当自己去电影院看一个情节基本原创的新片子,除了电影名字《杜拉拉升职记》和环境架构、人物设定之外,这片子和原著基本关联不大了。
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不是升职,不是职场中的尔虞我诈,而是谈恋爱。简单来说,就是一部职场中的爱情片,还是有点落俗套的。老徐和黄立行偶遇,之后又机缘巧合单独相处几次,然后发生了关系确立关系,然后遇到了一些波折,然后莫文蔚同学这位黄立行的.原配出现进行各种搅局,老徐和黄立行就崩了,但依然为伊消得人憔悴,于是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故事总是如此般的相似,但一部片子落入爱情的先列的时候,永远少不了的是三角恋的情节,而唯一不同的是场景与邂逅的方式而已。
杜拉拉的类型是" 励志、爱情" ,关于爱情,那绝对是不折不扣百分之好几百的符合,但是励志一说,有点牵强。电影里,只通过几个简单的镜头和一些模棱两可的叙事,告诉你一个大龄女青年在进入一家世界500 强企业以后,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只用3 年多时间就从行政助理做到HR 总监,月薪从RMB3000 涨到RMB25000 .这些就是所谓的励志吗?所以说杜拉拉不够励志,至多是告诉一些年轻的有志白领们,进入公司之后要多制造和总监级人物的碰面机会,争取搞掂之然后上位。
《杜拉拉升职记》里关于职场升职的内容并不是很多,有一些甚至就是用文字和画面一笔带过。当然,我想也没谁会指望看个电影就变成职场达人然后回去横扫公司,图个乐而已。
【表演】
李艾在里面的东北腔实在太浓了,而港台几位明星的普通话又太有腔调了。老徐的表演其实真的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身材比起其它几位差了点,但整体气质看着还是很舒服(除浓妆外)。黄立行的板寸头很精神,很符合销售精英那种干练的外形。莫文蔚,一直不是很喜欢她,不关乎长相也不关乎演技。剧中有场戏真是把我雷倒了,就是当莫文蔚演的ROSE 在装潢预算方案被驳回时,回到办公室那态度,真是做作到家,一个高级外企白领,又怎会如此沉不住气,个人认为,莫在对原著中ROSE 的拿捏上不是很到位。
还有她在里面的大部分台词一会中文一会英文,恨不得一句话能中英中英捣鼓好几次,真是折腾。吴佩慈演的海伦,就一花瓶,没啥演技。
【画面和服装】 杜拉拉上映后,老徐在剧中穿的衣服就火了,()一上淘宝,随处可见,这是杜拉拉所穿的 衣服同款。画面,
音 效,这些技术性的我不懂,但整体感觉看着还行。
【广告】
在植入式广告的招商过程中,老徐很好地继承了今年CCAV 春节晚会的衣钵。整部影片前 半部分,植入式 广告出现的过于赤裸裸了…… 各种持续数秒的大特写镜头,让我们多次熟悉了很多品牌的LOGO .综观整部影片,确实符合" 商业大片" 的定位,预计砸钱最多的企业和品牌如下:智联招聘、联想LENOVO 、立顿、马自达、建外SOHO……
无法淡定的我,还是罗嗦了这么多,主要是对原著太有感情了,以至于一下子就激动了。 还好我有先见之明没去电影院观看。其实一部片子,让人观看后还有写的欲望也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商业片!而在写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对记忆力与思维的考验!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5
首先要说的是,该书没看过,只听说过他的大名,昨天看了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有一个最有意义的感慨:努力+坚持=成功,包括爱情。杜拉拉就是在这场追求成功的的战斗中,不仅扛起了公司重任的大旗,也缴获了王伟这个冷酷的帅哥。这个故事是很轻松快乐的,所以你不会看到职场坚信残酷的一面。毕竟去电影院,大家都是图个开心嘛。
说下情节。
小杜在楼梯口唱《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真实嗓音不敢恭维啊。还有和王伟为了搬东西而吵架时,真是可爱哟。呵呵。小杜在不断的为升职而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不顺,王伟很贴心的带小杜在喷泉处减压。真是不错,让我想到了两个词,纯真,美好。在如今这个社会,只有卸下面具,人才能放轻松啊,正如张国荣的《夜半歌声》中的只有在夜深/你和我才能/敞开灵魂/去释放天真。小杜正不断在为升职而努力,而现在rose已经做到了想做的位置,却又不开心了,因为她失去了最重要的王伟。我能怎么说呢?她把生活丢了。只剩下工作,想想只有米没有菜的午饭,是不是会索然无味。人活着,匆匆几十年,是要天天快乐的。
其中有很多的对话,半洋半普通话。真是听着别扭。有能耐你说顺流了嘛,说一整句来一大段。然后把我们雷死不算了。合计现在在教我们学完形填空,估计和我一样看了这部片子的同学们,四六级都会有所提高吧。
不得不说,他们在泰国拍的那段戏真的是很美,估计今后泰国的旅游会热一段时间了,尽管他们那里一直都不是很太平;非诚勿扰后北海道开始兴建专门卖给中国人的别墅,大约200W左右,所以说看看现在电影中的'广告,那是一个做得比一个多,但是我感觉,还是《杜》这部片子拍的最自然,最好看,比那个《捐款》好太多了。广告恰如其分得出来。就好像美女们脸上么的面膜似的,虽然你知道她化了妆,但人家化得好,给人以美感。
之后为了躲避讨债的,小杜穿上了比基尼,我不得不说,女人的胸(或者说老徐一类的),挤一挤还是有的。呵呵。他们在海滩玩耍聚会之后,两人去开了房,不得不说,老徐就露个后背就被称之为大胆,突破极限。真是让我稍有些大跌眼镜,当然了,作为老徐这样的良家妇女,估计这样也就是她的极限了。然后提一下在泰国海伦因为坐车太快和小杜突然分开了,后来知道是因为和李文华幽会去了。个人觉得这个细节做得真好,有照应。不过相比较而言,那个开车的可真会开啊,开个小黄包车就那么疯狂,快赶上我玩疯狂出租车了。
最后电影有一段,rose为了王伟辞职,两个人拉手,王伟手松开了,我纳闷为啥这样了,小杜咋没看见呢?而后来那个吻也是rose自己送上门来的啊,王伟也没做什么动作。但还是让小杜生气的了,不过你王伟虽然说是长的帅但是也不能这样啊!之前小杜第一次在你家看到rose时你说之后给人家解释,但是看来你之后还是食言了。王伟啊,为啥不能低下头哩?性格太高傲了。男人啊,“平常”心啊!
最后那段两人和好,在许愿树那段。老让我想起来《____》中的那棵许愿树。呵呵。小杜终于算是修成正果,从月薪3000到月薪25000,算中产阶级(HR经理)了吧。女人啊,相信自己就一定会成功,会有所收获。(说一句,大城市的压力真是不断的推迟大学生的结婚问题啊。小杜都33了。)
总之整个片子看起来,很轻松,给人很阳光的感觉。而且时装给很感觉很时尚!很漂亮。比那些T台上的模特穿的好看多了。总结下,我认为,这次老徐拍的这部商业片,捎带些文艺,片子整个看起来很清晰明朗。很好看。给所有即将毕业准备参加工作的和已经工作的人推荐。
这个片子也给我一个憧憬吧。去大城市努力+坚持=成功,包括爱情。就算最后不行了,卸甲归乡。也会有一段让我感动的流泪的时光让我去回忆。
P.s:第一次写评论,可能会有些想流水账。希望大家能体谅。谢谢看官抽出的宝贵时间来看本评论。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6
一部《杜拉拉升职记》风靡职场,不论新老白领,都希望从这个小姑娘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问题终极解决方案。
电影版的《杜拉拉》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徐静蕾扮演的杜拉拉是如何从一个职场“菜鸟”,成功完成职场三级跳,晋升为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的HR总监,跻身职场“白骨精”的行列。
粉丝网友们总结了杜拉拉升职的“三十六计”。包括在业务上,无论你在外企还是国企,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行当,要想不被边缘化并加快职位的上升,就要紧挨着核心业务这棵大树来发展;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责,什么要自己做,什么要向上级汇报,什么需要上级的支持和他人的协作,要有判断力,知道自己独立决定事情的范围;“学到东西”固然重要,更要清楚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当你手中握有筹码的时候,也是你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最好时机等。
而在职场人际关系方面,如果你不想用你的职业前途赌一把,那么千万不要在你不同意上司的决定时,就贸然跨过他越级行事;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擅自做决定,但也绝不是什么事情都要问领导,领导是需要你帮他分担,而非事事都要烦他;面对强硬的'同事,一味的妥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非常重要,你的坚持有时会让他肃然起敬。
在徐静蕾本人看来,杜拉拉身上有很多这个时代女性的影子,有主见、渴望独立、在道德底线之上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想做的事情;努力、尽量回避小女人心态、对感情含含糊糊、对工作毫不懈怠;脑子灵光、有韧性、会学习、对人际关系敏感、对生活看法实际,适当的时候还会耍些无伤大雅的小计谋。徐静蕾认为,对于大多数职场女性而言,相比比尔·盖茨的成功,杜拉拉的故事对于职场人士,特别是职场女性,更具有借鉴和模仿的价值。
如果说职场女性可以参考杜拉拉,那么职场男性则完全可以效仿《三国演义》中的最佳职业经理人——赵云。有专家将职场人士划分为四种类型:有能力有脾气型、有能力无脾气型、无能力有脾气型和无能力无脾气型。这四种类型中,最讨领导欢心,升职最快的,毫无疑问当属有能力无脾气型的,例如赵云。
赵云同志除了有勇有谋、能力出众外,还特别听话,很能领会领导意图,并按领导意思办事。他不像张飞那样脾气火暴,也不像关羽那样性格傲慢。这样的员工是老板最喜欢的,升职理所当然就很快。
然而,真想像赵云那样平步青云,还真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是要有能力、有业绩。诸葛亮《隆中对》计三分天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张翼德大闹长坂坡、赵子龙千里单骑救主,每一个人都是依靠卓著功绩,才换来职位的升迁机会。同样,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盈利机构而非福利院,想要升职,业绩是必需的。
其次,具备职场老黄牛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是必要的,但鲁迅提倡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却不完全适用,职场升职定律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学会做会“叫”的牛。工作业绩有了,还要设法让老板知道。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应该能看清每个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努力程度。但请不要忘记,老板都是很忙的,不可能做到事事都了然于胸。因此,不要抱怨老板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而是你对职场规则缺乏了解。最后,还要学会敢担当,要在老板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为何赵云如此深受刘老板的赏识,原因就在于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想当年,周公瑾用美人计引诱刘备,并准备在刘备赴江东成亲时把他干掉。赵云作为侍卫队长,勇挑重担,识破了暗藏的刀斧手,最终使刘备不仅全身而退,还抱得美人归。职场人士要学会承担重任,并要保证圆满完成任务,成为老板最需要时候的最可信赖的员工。如此这般,想不升职都难。
当然,有时候还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坚持。当一批又一批老同事选择跳槽,纷纷地离开公司时,坚持留下来的人渐渐就会变成元老,升职的机会自然就会变大。不过,升职也要克服急躁心理,因为老板也有自己的考虑。因此,不妨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09-27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6篇03-10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04-29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05-01
升职的感言12-30
杜郎口教学心得07-21
拔河拉拉队加油口号08-07
升职的自我评价11-01
升职的自我评价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