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时间:2022-03-31 10:03:0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

  第一遍粗粗的看了一下作者的观点,第二遍看完之后发现有很多新颖的观点是从前自己没有认知到的,比如说心智能力,比如,越早醒悟越好?这一张关于时间对于儿童和大人的`曲别。

  对笑来老师提供的一些宝贵建议,觉得十分值得珍惜。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的依赖。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尽可能的守时。有时候在生活中经常把自己弄到匆匆忙忙的状态中,既消耗了自己的心神,又感觉自己做事没有节奏感,在外人看来也经常是状态不太好。比如说上班迟到,比如说做事情慢半拍,而这些原本都可以准备好。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很久,比如早起,读书,运动,写作,把它变成自己每天的生活习惯。又怎么会在需要的时候慌慌张张呢?一个有长期健身习惯的人不会有需要一个月减肥十斤的烦恼,一个每天保持高度输入的人,在需要输出时就会有条不紊。

  成功从来都是偏爱坚持的人,而究竟什么才算成功呢?实现自己内心的目标,不白活一辈子。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

  从这本书里读到的第一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标杆。

  第二是坚持,不要问为什么,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样只是浪费时间。

  第三是感知时间,记录失误,记录时间。记录痛苦,以免重蹈覆辙。

  第四是把时间具体化,金钱就是时间

  这世界存在这么一个银行你一定会很开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动享有这家银行为你开设的一个 VIP 账号。每一天,这个 VIP 账号里面都会被自动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钱。而你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把这86400元花光,随便你买什么。如果不够了,那就只能忍痛割爱——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来取下一笔86400元钱了。如果竟然没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废——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家银行不接受存款,并且还要每日注销余额。反正,每天一共就有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这么一家银行,谁都会非常开心的。可事实上,这家银行确实存在,但很多人却并不因此开心。这家银行的名字叫“时间”。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的每个小时都只有60分钟,每个人的每分钟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

  第五是学习,主动学习就是把握时间的表现。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3

  读书明智,读书明理;自从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我算是明白一个道理:时光是个巨大的碾压机,压过了布满青苔杂乱的小径,也压过了繁华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有善于经营它的人,脸上才会笑靥如花。

  读书读书,读的是书,学的却是智慧。这本书,适合各行各业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员工、管理学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属于后面一者。

  这本书中,作者李笑来用最简单朴实的文字,最真实的经历与感受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共鸣与灵感。李笑来用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只有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你才会最终收获成功与快乐;只有善于管理时间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得心顺手。

  仔细一想,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现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协调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展最高效的学习,并能够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从而在课余生活中锻炼以及提高自己?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做好了这些,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圆满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合理地经营好自己的时间,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时间是成功的关键。作者李笑来用自己的经验告诉管我们理时间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从心智的角度来阐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发光;而有的人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退缩不前。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有更显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鲜的外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更优秀的心智力量,他们善于和时间做朋友,从而成为了众人中的佼佼者。

  怎么样去管理?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学会用纸笔来记录,记录时间的开销与计划。在纸上列好了自己还要做些什么,明天应该做些什么;这不仅让我们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条理、有了合理的规划;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与鼓励。

  其次,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管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在平衡生活与其二者都是要讲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快捷小道,与其花时间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如“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并拥有更多的技能;与其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活在忙碌中,还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说的是“耐心”。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在我看来,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来说,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大多源于“耐心”二字。管理时间需要有耐心,处理繁琐事物同样需要耐心;学好功课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坚持”。

  最后,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收尾:“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我们要记住,唯有耐心地和时间做朋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懈努力着;只有这样才不会荒芜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经历过的年岁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4

  在这本书里关于时间管理的看法还是挺新颖的,时间是无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书中主要从时间、学习、积累、思考、管理、交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每一点里都有所收获。

  第一、时间无法管理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第二、反思能力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人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正因如此,人类才具备了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进而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分清我们和大脑的主仆关系。

  第三、心智的概念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基于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为无论是吸收知识还是总结经验,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会多多少少产生变化。所以说,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无保底”。心智一旦开启,就可能因为学习而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地大幅增长。

  第四、掌握新的技能如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一个人若最终可以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过那个门槛,就是另一个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讲母语的人多拥有一个世界。选择痴迷于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第五、关于学习

  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得更清;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使人们算得更快。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们拥有更多能力,并且往往主要取决于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这只不过是成本而已,尚未考虑收益。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

  第六、关于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5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不会因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也曾尝试过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执行期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以失败告终。最近,有幸拜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对于时间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时间无法管理

  我们为什么总是时间不够,总是抱怨“为什么没有时间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每天我们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打开电脑准备做事,突然手机响了,然后拿起来看,接着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后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在消磨我们的时间,直到deadline到来,我们才发现没时间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这种突如其来的紧迫感,又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焦虑和痛苦,我们不断地懊悔为什么自己没能管理好时间呢?

  时间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书作者的主张是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所谓“管理时间”亦或“时间管理”都是虚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做时间的主人。

  2、做大脑的主人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不如说是教导我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强调我们必须开启心智,想明白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第一点就是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作者指出人的大脑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们应该成为大脑的主人,而不应该成为大脑的.奴隶,不应该让自己跟着感觉走。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认为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正确的事情后就会开启心智,有点像佛家的顿悟,或者“打破旧的格式塔,创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经验的总结。

  3、速成绝无可能

  我们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过这类书籍或课程《7天学会java》、《十天数据库入门到精通》等,而且他们的销量往往还都不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想马上得到结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们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但不是所有欲望都能被满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获;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现实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脱;其三是自我满意度的下降带来了浮躁,统计学表明15-45岁的三十年间,人对自己的满意度就是在持续下降的,而浮躁和满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么我们如何来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议我们正确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时间。有个法则叫侯世达法则,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它是这样描述的,“完成一个任务实际所花时间总是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即使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点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而每次发生“意外”本质上其实是对任务不熟悉,任何完成这个任务的人都会经历由“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所以我们要学会估算任务时间,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是在熟悉的过程。

  以上只是本书的部分内容,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建议,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无论管理时间,还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6

  1.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时间领域的侯世达法则值得牢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学英语的例子:开始以为是单词量不够,背完单词,发现仍看不懂文章,原来是语法不行,学完语法还是看不懂,原来是逻辑阅读不行,学完逻辑依旧看不懂,原来是学科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积累不够。。。。。。

  这就是人们做事时的真实境遇:一旦开始,就会发现“意外”接踵而至。因此,所谓“渐入佳境”最终只能是少数人的感受,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早已溃败。

  为什么总是错误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呢?大多数人在执行任务忽略了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如果是熟悉的,正确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是很容易的。有些任务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所谓的“意外”。其实它根本不是意外,只不过是因为你对任务不熟悉,它们才成了“意外”。而这些“意外”,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只有完整地执行一次任务,任务的属性由“陌生”变为“熟悉”之后,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

  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常常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对工作来说,任务“熟悉”的可能性更大。

  “任何领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须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价稍微低一点都无法换来”。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状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我对学习英语有深刻的体会,很早以前,觉得学英语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就是考试,研究几套真题卷,背一点单词,考试差不多就能过。现在想来,那时候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在我真正想学好英语的时候,发现我阅读读不懂、单词不认识、语法根本无感,更别说口语了。于是我遍寻方法,在学友欢喜同学的介绍下加入了新概念朗读群,跟着大家一起朗读。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中提到了朗读的好处: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速度、不用专门练听力了、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持续在做一件这么有用的事!

  在这期间,我也经常觉得无力,因为我都读了70多天了,为啥还看不到自己的明显变化呢?以前不会说的,现在依旧不会说。以前阅读费劲,现在依旧费劲。看了今天的内容,我才明白。我潜意识里把学习英语又当成了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了。所以我需要重新制定20xx年英语学习计划,再进行任务细分。这样平均到每周每天,只需要按照计划持续完成就行,然后平静的等待收获!

  2.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他们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的在意外界的评价。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那些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点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这甚至可以用来测试: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他们给出的负面评价,也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而不是为了活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所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就是迟迟不开始行动。我想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我经常拖延着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为我想把这件事做好,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举棋不定。就像书中所说:“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这种焦虑感,让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让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这种感觉,一定要对自己说:现在就开始做吧,开始了就不焦虑了。

  如果你喜欢《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请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笔记。

  如果自顾不暇,请保护好你的注意力,专注做自己的事,并耐心的积累!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7

  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断需要安慰。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无论什么样的时代,无论对哪一个层次的人,都是如此,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无论是谁,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都很高昂。

  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干脆做错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结果越糟。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效率低一点也没关系,因为做一点是一点,多收获一点,多进步一点,动力就会更强一点,进而更容易持续地做下去。

  时间必然越走越快。而且,你现在就已经明白:“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8

  其实,在读完这本一看名字疑似烂大街的时间管理心灵鸡汤文时,我已在阅读过程中写了不少感想感悟。以前很少看这类型的书,大多是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但至少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值,也反省很多,经常看了一段便需要掩卷沉思一番。有对之前活过的人生的一个简单回顾与总结,有对自身心智的仔细审视,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展望。

  时间的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无法更改。

  我们并不是要去改变时间,而是改变自己,通过管理自己改变自身的时间属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风景你会意想不到。

  心智的力量——实践出真知知识科技发达的现在,想要获取知识实在容易。少,不好;多了,也不好。我们需要去甄别知识的可靠性,我们渐渐地更依赖去看别人的经验、请教别人问题,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去实践得到答案。如果你有条件去实践得到问题的答案,尽早去行动,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别人的经验永远比不过自己的经历。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心智的力量——改变态度,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抱怨不仅要花费时间,还会引发负面情绪,使你丧失斗志。同时最重要的是,抱怨本身不会改变任何事实。生活中有太多事可以让我们不停地去抱怨,抱怨公司、抱怨上司、抱怨应试教育。有些人说不抱怨不行啊,那还让我怎么去发泄啊。天呐,这么多正面积极的发泄方式你却要偏偏选择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一种,我还能拿什么拯救你?

  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考试,因为考试意味着需要努力才能拿到通行证,否则就成了拦路虎。如果,避不开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获得通行证,与其抱怨不如热爱。

  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

  很多人总是对那些无趣的事(很容易就能发现身边的同学同事对他们自己上的课或是做的工作都提不起多少兴趣,整天抱怨课程本身无聊;讲课的老师水平差;工作没有意义,总是做重复的事。整天哀怨,成熟的人会改变自身的态度来使这些变得有趣。

  心智的力量——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仅是反省,也是总结和计划。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有冲劲是必须的,但也要牢记“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往往背离现实”。目标同一个,实现的道路有许多条,但如果连目标的可行性都没了,这条路怕是会让你迷失方向了。自以为是最可怕,需要不断的质疑自己,质疑自己所学所想所做,往往有不一样的思想火花产生,也能让我们不断进步。

  心智的力量——计划性我是一个喜欢计划,但执行力不够,拖延症老犯的矛盾体。许多计划最终没有按时完成甚至之后也不会去完成,事后会懊恼一会,然后开始找借口说服自己,给自己一个安心的理由,“这次安排的计划太多了,做不完也没办法”、“期间计划外的事情这么多,怎么完的成啊”、“都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总结一下——这个计划没完成也没什么大不了,下次一定好好完成。说的严重点,我其实根本就没有重视计划这件事。还是喜欢给自己定计划,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给自己有一个安心放松的理由。

  在大学期间喜欢给自己制定周计划表,但往往是322结果(前三天按时完成,并且有热情,之后的两天开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最后的两天基本不去执行了)。当我发现这个个人规律的时候,放弃了计划,觉得随性更适合我,并自认为计划对我没什么用。当我开始阅读本书,第一次看到“心智的力量”,静下心来反思后,我决定重新拾起计划。

  心智的力量——执行力当计划完后,马上去行动,我相信很多人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做出计划之前心里一定想着去好好完成的。但像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理想与懒惰并存的人来说,长期坚持的去执行计划——这件事很难。

  有执行力的人不会拖拉,不管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有多长,都能坚持做下来。我欣赏,也希望成为,同时也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仔细想想,我为什么经常被其他事打断计划,因为我贪心,我想都做好——不管是计划内的事还是计划外的事,但太多的事实告诉我,要想做好每件事,你得先专心做好一件事。

  心智的力量——学习能力人刚出生并不与其他动物有多大区别,而我们之所以在地球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仅相较于其他生物来说),学习能力成就了人类。

  学习某样技能,总体进展基本符合阶梯状增长。有的时候,你会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点进展,但在未来的某一刻开始感觉突飞猛进,所谓醍醐灌顶,一通百通,之后则又是一段“平台期”。高手为何总是感到寂寞,因为他们就是孤独着过来的,试问多少人在“平台期”决定半途而废。

  学习是自发性的。学生总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拒绝学习,而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甚至无理取闹——他的上课风格不喜欢,他曾经为难过我故意叫我起来回答我不会的问题等等。老师是来帮助你学习的,而不是要求你学习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作为拒绝学习的借口。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这个思想很多人都能接受并在实践,自以为学会了往往带有个人欺骗性。

  清楚明了地表述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你没能给别人讲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明白。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浅,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心智的力量——自制力读李笑来先生对时间的理解,越阅读越心惊,我的过去以及未来到底还要浪费多少时间才能明悟——时间从客观上看恒定向前的,从个体上看是可控的,让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让大脑控制你。这里的大脑,我个人的理解是被感官支配的低级控制中心。睡懒觉,真的挺舒服的,你的感官带给大脑的愉悦让大脑决定不要起床,继续睡懒觉吧。这样的大脑太容易被感官的舒适达到满足状,往往失去了更深层次更复杂的行为所带来的心灵愉悦。

  心智的力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如果不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到大脑的信息,过段时间这些信息就会变得无序,“明明记得但死活说不上来”就是这样的例子。文中多次提到记笔记,而且李笑来先生特别强调使用纸和笔来记,我当时第一个想法是现在电子产品如此发达,记笔记早就搬到各种云笔记等软件上了,多方便,随时随地都能记,还能有效保存。但之后也确实发现了不足之处。

  首先用纸笔记录对我来说可能印象会更深一些,其次用纸笔在记笔记的方式和风格上有更多选择以及个人色彩,而这些对于深度依赖云笔记的我来说体会会深一点,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我记在云笔记上的笔记不会经常去翻阅,也就导致过一段时间偶然翻到自己以前的笔记时,发现以前的笔记太粗糙了,然后懒惰的我就随之而去......

  当我意识到这一严重的后果是在写一篇技术文章的时候,记得以前有做过这方面的笔记,当我找出来的时候发现当时记的笔记完全不能用。突然意识到我记笔记的意义变得没有意义了,决定改变(吃一堑长一智啊)。

  当我正烦恼我实在太依赖云笔记了,不想转变为纸笔记录的时候,意识到问题更多的是出在自己对笔记的态度上面。记笔记不是记录下就完事,它的作用是经常去翻阅梳理,使脑中的信息有序的排列起来,最终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

  记笔记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和扩展,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笔记,包括分类,修改理解不全面的观点,添加新的相关知识点等等。慢慢的,你的每一篇笔记都在进化,你能清晰的感觉到他们的成长。这种感觉,非常棒。

  最后,谈谈对努力的理解。书中对努力有一段引用: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其实,所有的人都须要努力。我很认同,努力和奋斗不应该被强调,不应该是被人鼓舞或受到刺激后才去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现实又是‘资源不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挣扎,无论他原本是什么样子。”努力在很多人心中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因为觉得努力是额外的付出,不努力的时候也是正常的。但其实努力和吃饭睡觉一样,应该被平凡化,甩开“额外的付出”这个包袱,会更愿意去努力。

  你需要和时间赛跑、竞争,你更需要和时间做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9

  这是寒假在家看的最后一本书,写读书笔记的工作遗留到了学校来完成,但是还好没这么就拖延下去了。我现在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让我能够坚持写文章,那就是我想到了可以把写文章当作思考的过程,我自己本身喜欢一个人思考,所以这个理由应该能够让我坚持下去。其实每年开年的时候,自己各个方面的计划还有很大的动力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计划慢慢的就消失了。要做到严格的自律真的很难。

  李笑来最初还是从罗辑思维那里知道的,后来从一些地方知道他当年炒比特币赚了很多钱,这就是之前对李笑来的印象。读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把简单的道理,平常人不说的话直白的说出来了。说出了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让看了这本书的人真的觉得自己并不孤独,你有的毛病,大家都有。这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

  懒惰:

  这本书首先谈到了懒惰,一些学生自己不会动手找问题的答案,而是张口就问。这个也是挺普遍的现象,就好像现在流行的伸手党,什么事情都向别人直接求助,自己懒得动手。这种行为其实也是懒惰引起的,如果自己动手去寻找,这个过程中其实可以找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东西,收获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记忆也更加深刻。

  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懒于思考,表现为平时对一些事情表现得漠视。如果对平时的事情多上心,去探究一下还是有很多乐趣的。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大脑,任由他自由发挥,那么精力就不集中,三心二意。

  我们能够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这就是我们与动物的差别,也是我们能够从低等动物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

  我们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大脑,怎么判断你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

  心智的力量:

  心智:各种思维能力的总和。

  对一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然后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对一些存在疑问的事情先动手做,不要考虑那么多。先动手做了自然就会知道是不是正确的。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珍惜了时间,然后就是坚持不懈。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优良传统是特别能坚持,其实想想也还不是特别能坚持,还是不够狠。但是和自己作斗争确实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懒散的意志很容易就击垮了自己的理智。让我想到了《小狗钱钱》里面说到要把自己的愿望列出来,每天都读几篇,并且想象自己实现愿望的画面。这样的做法应该还是很有效,因为这种做法可以让自己实现愿望的欲望增强,能够时刻激励自己,不松懈,战胜懒散的一面。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前两年我还纠结于对专业不感兴趣,这种想法还真的挺幼稚的。就像书里面说的就是为懒惰找借口。做事情应该还是先做好再谈兴趣。

  对痛苦的论述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能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像比我们更加痛苦的人,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得到转移,方法就是把其他人的悲惨遭遇多读读。自己的事情都是小题问了。

  大脑具有一个自我保护功能就是遗忘痛苦以前发生的',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在这之后要么回想不起来了,要么觉得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做一些看起来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时,可以朝好的方面想,把这件事想象成快乐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难了。

  推迟满足感:

  人是有很多欲望的,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办了。因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管理自己: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当我们决心改变时,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管理自己的方法是记录自己每日做的事情,并在后面加上完成的时间。这种方式可以培养自己的时间意识。这种方法和小狗钱钱里面的成功日记有类似的地方,那个是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他说最好用纸和笔记录,这种方式我觉得还是有点过时了,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那么成熟,现在那些记录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非常方便了。适合每日的记录。

  养成了记录自己每日做的事情的习惯过后,接下来就是每天开始的时候安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定一个完成的先后顺序。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耐心培养记忆力:

  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好记心不如烂笔头

  那些引经据典的人在私下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不是看一遍就记得住的。这里作者提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能够随时引用典故的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就是因为他父亲有一个很厚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这些典故,标注了能够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等信息。

  小心所谓的成功学:

  成功学书籍讲的是好像人人都能能够按照书里面的方法获得成功,成功好像是可以复制的。

  其实永远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成功,就像正态分布,处于中心的是极小数,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所以不是说我们好像永远不能成功,不要努力了,而是要努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真实世界是只有1%的人在资源上是极端贫困的,也只有1%的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大部分人属于中等水平

  成功学书籍很大的问题就是存在逻辑混乱,或者以偏概全

  成功学书籍之所以能够做到引人入胜,是因为书中总是随处可见生动而又具体的所谓的案例。这种说理方法,估计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商学院首创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成功学反复强调努力和奋斗,其实努力奋斗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不管出生在什么家庭都需要努力奋斗。

  弗兰克.奈特: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生,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成功者的讲述其实不是全部托盘而出的,有很多私下的东西本没有真正分享出来,而这些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以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关于做事效率:

  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一百有效率。

  做时间预算一定要留有空间。因为有可能会有意外事情发生,还有就是还需要休息、放松,这样才能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很多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做事,做事情需要提前规划。

  按照黄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并且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工作学习,而用剩下3.82个小时去享受欢乐。

  为什么效率很差?大部分是其实是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困难的工作。

  任何的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相对简单的部分与相对困难的部分。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事实际上更可能只不过是因为某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因为,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证明你是出色的,别人自然会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你去证明你是平庸的,别人同样会看到。如果你是出色的,却仍然要刻意证明,可能会招致没必要的麻烦,比如会引来小人的嫉妒。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对李笑来来说,外人看来好像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强,他自己说这其实是他准备了太多东西。他两个小时的课,会准备四个小时的东西。他在讲课和演讲前都十分恐惧,十几年了依然如此,只不过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恐惧。他之所以能够应对演讲的恐惧,就是相信他父亲的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他知道很多人都害怕当众演讲。

  灵感就是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积累越多,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就可能突然串联起来,出现灵感。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中去。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0

  在第一章中,李笑来老师讲过他曾经因运气而学习编程并从中获益,因愚蠢而拒绝学习盲打的经历。很多人因为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但也有很多人却因此痴迷学习。在这一章李笑来老师交给我们如何学会“学习”。

  1、效率的本质

  简而言之,效率是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李笑来老师看来,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之为。

  我想李笑来老师主要是告诉我们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不要拒绝学习,在李笑来老师看来对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学习任何知识,都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拒绝学习,就无法体会到学习后的收获。

  在李笑来老师看来,“学习”重要的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即使它很简单。只要体会到“习得”带来到好处,学习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

  2、基本途径

  端正对“学习”的态度之后,就该进入学习的实践阶段了,学习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最基础的就是“体验”,也就是来自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是这种认知虽简单易得但想要得到认知的提升是比较漫长的,比如人们对获得认知从恐惧到使用火种取暖或烹饪食物。

  比“体验”更高级一点的就是“试错”,学习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认知范围向未知扩展的过程,从已知走向未知犯错是难免的,对于未知,我们要有试错的勇气,“试错”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就如鲁迅所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过不好吃也就没人吃了。”

  在“试错”的基础上更高明一点的方法就是“观察”,简而言之,“观察”就是从他人以往的经历中获取经验或教训,进而转化为自身拥有的知识。

  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补充的,就是“阅读”。当然,“阅读”这种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在文字发明之后,“阅读”的好处就是把更多的学习信息文字化,同时也更集中,内容也更丰富,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自己最急需的学习资料,同时,学习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人们在认知上,往往有一种有因必有果的倾向。然而,人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对于未知的事人们会对其进行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往往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科学的,也就是找到事实依据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比如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寻找大量的远古化石,来佐证这本书的观点,另一种则是非科学的,这类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释,比如宗教神学。

  然而前者相对于后者,思考的难度更大,证实的难度也更大,与此同时想让人们对此产生的结论得到认可难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后直到20xx年才在美国宪法上“战胜”宗教理念。

  当然,宗教与科学也不是完全对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科学无法触及到的认知空白,这也是很多科学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顿等,但是与神学家不同的是他们对未知始终未停止以科学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论者,也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否则思考方式出错未知永远都是未知。

  4、经验局限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制于以往的经验,即使它是错误的。

  对于学习而言,借鉴以往的经验的确是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经验是从以前的的学习经历中总结的,所以很多时候难以应对当下或者未来的学习,甚至还是错误的'。

  所以,在李笑来老师看来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他的建议是:人在学生时期应该认真阅读至少3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掌握“科学的方法”绝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积淀,同时要避开经验主义的局限这样才能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5、自学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并能灵活的运用自学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自学能力的基础在于阅读理解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所接触的信息做一个甄别,对于有用而必须记得信息,要把他记住;对于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马上记住的内容,要做好“存档”以备不时之需;于那些与以往的信息类似而不同的信息,要仔细分辨,避免用时出错;对于与旧知识有关联的要学会“融会贯通”。

  在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要掌握检索能力,即能对所面对的信息有足够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阅读障碍”。

  接下来,掌握“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会用文字来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等,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实践,光有想法不付出实际行动,这样自然无济于事。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养成记录的习惯,除了要避免“选择性输入”之外,要有“反刍”的能力,对自己面对的信息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最后,要“了解学习的进程”,学习永远都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尤其是在长期没有反馈的时候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1

  关于时间

  1.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它不管你是谁,它只管自顾个地流逝,我们必须想清楚,看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2.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就好了,要是我当初不贪玩,少去蹦极和打王者荣耀吃鸡就好了”的念头的时候,要马上提醒自己说:“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最愚蠢,且最耽误事了”

  要想知道类似的念头是多么可笑,不妨听听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可是,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

  3.很多人不懂得等待的必要性,最终的结局是:同样也等了,因为不等也得等,时间才不管你究竟是谁,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另外一个,反正不是通过耐心等待应该获得的哪一个。

  关于思考

  1.作为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可能遇到最震撼的精力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2.思考虽然不费力气,但实在是太麻烦了,为了避免麻烦而把思考推给别人是一种常见的解脱手段,由此,太多数人身上出现了大量“迷信权威”的现象

  独立思考的一把钥匙是这样的: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他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3.很多人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天底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哲学家罗素感慨道:“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然后戏谑到:“实际上,他们确实死的很快”

  关于学习

  1.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2.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平时多琢磨一下“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为什么那样想?他们为什么那样看?”避免用傻缺,傻X来评价那些与我们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样的人。

  3.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而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根源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欲望在无限增加,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又是那么多,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满意度不断下降,面对时间不够用的逼迫,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但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很简单,很容易,那你凭什么会认为这件事情会落在你的头上呢?你凭什么认为你有机会呢?

  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4.放弃:“要是我早点学习,以前要是认真学习就好了”类似的想法,因为这是最蠢的想法。

  以前我没有认真学习,可是我们现在竟然还不开始认真学习!!!

  5.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计划

  1.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细节,考虑各种事情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方案。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甚至数遍,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对突发实况才能够更从容地应对。

  2.定计划和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下子定下“100分”的目标,因为一开始你还是充满信心地去行动,但慢慢得你会被无法达到目标的.挫败感折磨到崩溃。

  3.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关于行动

  1.以后不管什么任务,永远不要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2.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常常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如果不开始行动,我们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够做成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行动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3.别人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就我们就应该放弃努力。

  4.很多人在看到别人成功了之后,心中就会想:那只是我没去做而已,我要去做了,就轮不着你了,而且我要做了肯定做的比你的还要好,所以自以为还是比对方强,获取这种虚伪的成就感,而这些人往往在行动的时候根本,也压根坚持不过三秒。

  5.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什么意义?如果有,那就立马去做。努力去做,坚持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时间管理

  1.合理的时间规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到困难的部分的处理上,而不是用几乎全部的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然后忽视,逃避,漠视困难的部分。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让它化为习惯,不用思考就能做,复杂的事情概念化,把核心问题找到并定义,然后思考着去寻找解决方案。

  2.任何人都不可能100%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有效率,因为这就像一个始终用100%的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跟车的油耗不同一样,不要拿别人的时间规划表强行用在自己身上。

  3.所以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留有空间,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一方面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和回复精力,有压力,有休息,才有稳健的成长,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拉到极致。

  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选择,而这也会让你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选择意味着放弃,但你总要做出选择,你不可能想要一个好的结果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4.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都在追求速成的世界里,想要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关于成果

  1.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很多人都听过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谁真正去试过?你去试一试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几块石头经得起日积月累不间断地滴,早晚会被滴穿。

  2.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来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而灵感的出现,也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是长时间积累后的果实。

  3.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他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

  4.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5.相信我,哪怕养成任何一个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和坚持,但貌似痛苦挣扎的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有多大,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为距离足够近了。

  关于生活

  1.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谁在死去的时候没有一丝遗憾?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百分百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要醒悟---没有其他办法,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如此。

  2.当好运气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非常开心,而当坏运气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接受,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继续生活,当然也要继续面对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

  3.不要花心思和时间去想办法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因为这几乎是没办法做到的,而且你要清楚,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4.嘲弄别人“弱”往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是清楚自己的“弱”想通过嘲弄他人而获得“强”的感觉。

  大多数人是以“泼冷水”为乐的,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获取优越感的方式。

  5.把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换成“特点”

  一个方面上的看似是很差劲的“缺点”,在另一方面可能却是难得的“优点”,所以什么才算是优点,什么才算是缺点,是无法准确来定义的。

  6.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过是被定义成了负面的而已,该自卑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谁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而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因为自卑在优秀人的身上就是成长的动力。

  7.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一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二是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三是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关于人脉

  1.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的所谓的“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嗯,对,就像这种交换。。)

  2.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3.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是在某一个方面。

  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4.在思考中,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思考“我有什么”“我能带给对方什么”。因为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关于交流

  1.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沟通障碍”本质上几乎都是由于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经验相悖论的知识和信息造成的

  一根香烟,在你的理解中是危害品,一级致癌商品,而在吸烟的人眼中看来,烟就是他们解决无聊,焦虑,空虚最好的工具,也就是你理解香烟和他理解的香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你凭什么认为你能够说服他让他戒烟?

  2.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

  回顾就是设计反馈机制:在倾听中回想对方刚刚说了什么,然后交流过程中重复确认一下对方刚刚所讲的内容,表达出自己对对方说的话的重视和认可。

  预期就是猜想对方下一步将要说什么,然后对他将要说的话进行恰当而舒适的反应和引述,让对方进入舒适的“倾诉”状态,也帮助对方听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和信息。

  3.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其本质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明确清楚自己想要赢取些什么,自己的信息和内容能够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和利益,而不是单纯地炫耀获取优越感。

  如果我们发现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因为只要它们存在,讨论就不再是讨论,也不会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更不要自以为是到自己有能力,时间,精力可以教会他们“想明白”的本领,因为我们没义务,更重要的是估计也没能力去改变他,正如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一样,估计你也帮不上别人,别痴人说梦了。

  4.话说出来没人听形象证明了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话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是意外的反应,就是说明了自己积累的还不够,积累得不够就继续攒就好了。

  愿意听你讲话的人往往都是认可你的人,而那些搭理都不想搭理你的人,排除那些妄人之外,往往你在他的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就像攒人品一样,慢慢攒,攒的多了,自然人家就尊敬你了。

  5.你想要别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写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成功

  1.对于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2.有些时候,“成功者”所说的的经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那些经验很有可能是错误的,而这一点“成功者”自己可能也不了解,一件事的成功与否不是一件事情一个因素可以概括和总结的,况且有些因素可能是我们怎么想也想象不到的。

  有一句话值得牢记: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3.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高人一等,也就是我们河南话:“比你牛逼”,不能做到比谁都牛,但最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退一步,也起码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容貌再好一点,能力再强一点,积蓄再多一点,权利再大一点,地位再高一点,人脉再广一点......

  欲望是无限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客人们“想要拥有未曾拥有过的物质或者资源”的强烈愿望,从未减少过哪怕一点点。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2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时间并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紧,它留得越快。

  虽然时间是无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常常疏于管理时间罢了。与其说这本书是时间管理,倒不如说是一本经验分享的书籍,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娓娓道来,让人读来饶有兴致。

  把时间当作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愿意积极开启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对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你就该坚持下去,不断重复并改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优于一般人而有所专长,并从中找到成就感来开启心智改变人生之旅。

  生活并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积极应对那些所谓的变化挫折惊喜或是惊吓。当你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并预测到了前方非坦途时,你才有更多的选择,才不惊慌而自乱阵脚。

  我觉得,其实成功就是你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你变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整体无所事事,假以时日,本领就会退化到解放前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同样,如果坚持不懈,你就会发现,越努力越幸运。这也是我最近两个月坚持后的体会,而且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终,我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行动胜于计划,就如训练口语时,流利度胜于发音一样。

  行动起来吧,不做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读书这个软件看书,起初一周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长就觉得好难,可是后来就变成了3-5个小时,再后来我告诉自己一周7小时的阅读时长就够了,可是上周我竟然突破了10个小时!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时间大多都来自于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潜力无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携!时间这位朋友,请你多多指教!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3

  “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一个读书APP启动页上,很认同也很喜欢这句话,与此同时也因为这句话让我对这个学习平台的APP好感度倍增。

  直到近期阅读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查阅作者相关信息时,才得知这句话的出处是李笑来早年间写博客时用的个性签名。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终生不变的职业,这个职业叫做学生。”—李笑来

  近来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客观因素,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导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精力不够,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于是,开始反思,觉得学习这么多,是否有用? 想要“放弃”的念头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刚开始以为是自己不会“管理时间”。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学习的东西太多,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时间去做。把这本书当作为时间管理的书籍在阅读,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不然。 这绝非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

  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我们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去做。)其实我们最应该管理的是“自我的认知” 。

  任何人生活状态的改变,也都是从自己思维模式的改变开始的。当明确知道一个道理足够重要、后果足够严重时,才有可能让它指导我们自己开始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例如:很多人都认为戒烟和减肥是非常难的事情,归根结底,其实我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它,还没有清醒的意识到它的后果有多严重,所以才难以改变。

  极端地说,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再抽一根烟,你马上就会身亡,或者你再长胖一斤,第二天就要长眠。这时,戒烟和减肥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我们常常在送给别人祝福的时候,经常都会按照他的人生阶段祝愿他学习进步、工作顺利或者是生活幸福。是不是我们都隐隐的感觉,自己的学习、工作还有生活应该是彼此割裂开的?

  我们痛恨加班,因为觉得这是工作强行霸占了生活。在工作8小时之外就应该是娱乐、休息,放飞自我,回归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时间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压力填满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说:“本来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现在因为工作我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如果站在工作和生活应该彼此割裂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或许这样的观点是对的。

  令我想起此前看过的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影响特别深刻的是作者罗伯特。清崎,他每次都在老板要给他升职加薪的时候辞职。(大多数人想要辞职时是希望升职加薪。。。。。。。)

  他的`思维模式是,注意力从来都不在钱本身上,而是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才是他去工作的全部动力。

  如果把个人成长与生活割裂开,或许就不对了,个人成长本身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工作的时间其实是被卖了二份,一份是卖给老板,换取工资,而另一份卖给了自己,换取了个人的成长。后面的这一次交易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越快忘掉自己的工资,未来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越轻松。

  因此,当我们足够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一切被动的工作,都会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而当一份工作不再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那么我们放弃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留恋。

  穷人把一份稳定的工作视为一切,而富人则把学习,把自身的成长视为一切。

  二、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收获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彼此割裂开的,因此绝大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是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时候,可谓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因为他们在完成学业的那一天起,竟然自信的以为我的学习生涯结束了,我要步入社会,去参加工作,开启新的生活了。

  可真相却是毕业的那一天,并非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全新的赛场。这是一个用整个社会对你的评价来代替期末考试的一场终生学习竞赛。而这场考试的结果会源源不断的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让人与人之间形成判若云泥的差别。

  我们在学校中所得到的最有用的东西,并非是那些让你觉得很有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元几次方程,不是力学三大定律,不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而是习得一种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能够让我们受用终生的。熟练的运用这种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认知体系,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才是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带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终生学习者的概念”,对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简直就是废话,因为他们每天都是这样做的。而对于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只不过是一句听上去很有道理,却毫无用处的鸡汤而已。(很多人在听完这些“大道理”之后,会做的事情不是去打开书本,去思考,而是打开电视剧或者游戏。)

  据说,“王者荣耀”的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一亿人,顿时觉得社会的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因为自主看书和学习的同时在线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一亿人。

  三、每项新技能,都是新世界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说车是我们人类脚的延伸,让人走得更快,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让我们看得更清楚,计算机是大脑的延伸,让我们能计算得更复杂……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而获得能力的多少,绝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当我们最终学会某种技能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就在这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为之改变了。因为当他拥有一项新技能的同时就拥有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例如:熟练掌握几门外语的人,就比只看得懂中文的人多了一个看世界。很多人阅读世界名著都是翻译的版本。但是熟练掌握英文的人,就能阅读“原汁原味” 英文版的书籍。阅读过原著版本,再阅读翻译版本,就会发现有着天壤之别。

  翻译的书籍是翻译者结合自己的思考逻辑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且不论翻译者自身的文学涵养。而有能力阅读英文版的人,这种阅读体验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李笑来,他学习电脑编程,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好处和经济收益。后来,当他学会了演讲,站在新东方的讲台上,紧接着去到更大更高的平台上表演自己影响更多人的时候,他说:“回顾往昔,我早已经重生了无数次。”

  比如现在的我,和很多人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如果一定要说有哪一点不一样,无非是我现在坚持学习,持续在简书平台输出写作,刻意练习自己阅读、总结、写作和转述的能力。而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技能”依然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道小小的门槛,能让那些不拥有这项“技能”的人望尘莫及。这个小小的世界使我受益颇多。

  “学习”这件事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知识的获取,它都是不可逆的。在掌握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瞬间根深蒂固,而再也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能对它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即便是他带给你的好处,你都无法拒绝。所以,请不要主动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

  愛書法,也愛写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书慢+写文也慢;

  请叫我“蜗牛”小姐姐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4

  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老师说,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书籍,也不是成功学书籍,更不是讲大道理的书籍。

  那它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01 书名的由来

  李笑来老师最开始使用的标题是“管理我的时间”,但是因为时间的固有属性,它不会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只会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写作的过程中,李笑来老师清楚地意识到 “管理时间” 的说法很荒谬。后来,他更改了书名,20xx年《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问世了。

  02 何谓心智

  书中是这样阐述的: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的开启”,即“开窍”、“顿悟”,心智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

  虽然我已经跨过不惑之年,但我很庆幸自己“开窍”了,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了如果想要得到一样东西,自己必须去努力,去争取。

  03 技不压身

  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暑假,李笑来老师的母亲给了他10元钱,让他参加了他们那里的第一个计算机学习班。

  你知道吗,10元是当时面值最大的人民币。

  只因李笑来老师父亲一句话:“多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

  谁曾想,学习计算机这项技能在他后面编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4 有些认识,经历后才有体会

  李笑来老师在接触了计算机10年左右的时侯,仍然不会盲打。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学习盲打,那是打字员需要学习的,和他无关……

  直到他25岁那年,无意间和一个网友聊了两个小时后,他突然发现自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盲打”。他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为此他喜欢上了在键盘上敲字,边读书边记录感想。

  他第一次意识到“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面对新生事物,永远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学习,你会发现,某一天当机会来临时,你的某一项技能派上了用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05 速成绝无可能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这个社会太浮躁……

  我们一方面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欲望无限,就在这样的一个怪圈里,我们太期望速成。类似“21天让你轻松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的`广告,网上到处都是。

  哈哈,如果21天就能掌握一项新技能,那岂不是满大街都是成功者?

  偷偷地告诉自己:接受现在的自己,我需要时间,没有谁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06 交换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在你的身边,是否有同事抱怨自己从事着并不喜欢的工作……但迫于生计……

  没错,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李笑来老师说,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

  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有什么”?

  或许有的人想成为企业高管,有的人想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都请扪心自问,此刻,“我有什么”?

  如果你有了匹配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然而不幸的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目前“一无所有”,也请不要沮丧。

  李笑来老师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我们还有时间,只要努力,机会总是有的。

  能力不够,努力来凑。

  07 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判断是否正确的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读书营里虚舟老师在前几天的分享中说,和时间做朋友,实际上就是和今天做朋友。

  只有把自己的每一个今天过好了,我们的人生才会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近。

  08 估算时间,尽早行动

  正如《左岸》里说,永远要相信,你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比你预想的要多一倍!无论如何,早开始,要好于晚开始!

  这几天尝试清单体写作,的确感受到了实际完成任务要花费的时间比预想的要多得多。所以早打卡,早轻松。

  始终记住行动要趁早,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09 坚持才是王道

  李笑来老师的父亲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在他们那个落后的年代,没有“金山词霸”等学习软件,但他的父亲把英语学得特别好,其实依靠的就是坚持。

  而坚持,其实就是重复。准确地说,就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请坚信,你把时间投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有收获。

  10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

  而对于成长,李笑来老师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20xx年,让我们极致践行,每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活着,成长为那个优于过去的自己。年底的时候,让我来为你鼓掌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5

  昨天一觉醒来,头晕目眩,身体甚为不适,于是在床上躺了一天。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电脑前熬夜到很晚,怀疑是用脑过度或者劳累过度,又缺乏锻炼,身体不支。因为答应朋友要帮其写毕业设计,尚未完工,心里很着急。于是突然想起《把时间当作朋友》里的观点:加班或者熬夜永远不是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佳方式,甚至会适得其反。今天有时间,把前段时间看的《把》写点读后感。

  很多人在做事情前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想询问一种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在怀疑和不断想法设法获取“最优”的方式过程中,白白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作者的观点是,去做它。一件事,你设想的再好,如果不去做就等于零。有些时候,你用的方式尽管不是“最优’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到达终点。地球是圆的,如果你想到南极,即使朝着北极的方向也终于会有一天到达南极。所以,不需要搞明白学习他究竟对你有多大的用处,不需要搞明白什么要的方式更高效一点,你仅仅需要抓住一种方法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为了引出这个观点,作者以下五个问题引出自己的观点:上司真的很愚蠢吗?你真的那么优秀吗?兴趣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学会?我觉得作者举出的孔子“三省吾身”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孔子每天来反省自己三次或者列出三件事情来反省,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每天都在“反省”。

  人们总是习惯遗忘痛苦,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如果人总是能清楚的记得自己所经受过的痛苦,那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据统计,一个人如果做了截肢手术,在手术内的六个月会不断的产生自杀的念头。但如果六个月之内这个人没有自杀成功,那么之后他轻生的概率已经非常小了。因为我们的大脑拥有遗忘痛苦的能力。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时候食物中毒半夜去医院挂号,当时想必是非常痛苦的,意识也不算太清醒。但是现在留下来的记忆里只有当时实习护士是怎样扎了多次都没给那个小胖子扎上针,回忆到的是护士为了扎对位置给我手上画圈圈。当时怎样的疼痛都已经忘的一干二净。因此带来的负面作用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痛大抵就是说的这样吧。

  为了弥补这种遗忘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作者给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在你痛苦或者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把所遭遇的记录下来。这样你就可以时刻提醒着自己,下次犯错时就会不停的提醒自己。第二种方法,在遭遇痛苦或者尴尬时,尽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感受。减少抱怨,减少借口。这个世界并不是对你一个人不公平。只要你不是特别痛苦,你的大脑就不会轻易忘记这件事情,就可以做到以此为鉴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9-30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05-14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6-06

和时间赛跑读书笔记02-05

珍惜时间读书笔记04-25

《感恩朋友》读书笔记06-10

《绑架来的朋友》读书笔记06-25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书笔记02-09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书笔记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