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3-03-09 14:59: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这是从读书群里了解的一本书,一本写给孩子但是成人对来也爱不释手的哲学启蒙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哲学从希腊诞生、与宗教分离、科学产生的发展历程铺陈开来,讲述了朴素唯物主义、二元论、一元论、存在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张和区别,介绍了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萨特、康德、马克思等各位哲学大拿的生平。

  但是本书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讲故事的方式,全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女孩苏菲跟哲学老师艾伯特间突然联系,并开始由艾伯特讲述哲学故事,深入哲学世界。学习过程中,慢慢介入了女孩席德,和席德的父亲上校艾勃特。

  第二阶段,苏菲学习过程中,慢慢领悟到原来她和艾伯特是席德的父亲为女儿讲述哲学故事而写的书中两个人物;而席德通过读这本书,从心灵上跟苏菲建立起了联系。艾伯特策划计划,逃离上校的“枷锁”----书。

  第三阶段,通过讲述故事,以哲学的方式(意识,现实),苏菲和艾伯特逃出了书本,在另外一个世界(哲学上来讲,并非不可能存在)与席德和上校进行了接触。其实仔细想来,席德和爸爸艾勃特本身也是坐着贾德本身笔下的人物,细细想来很有些《盗梦空间》的感觉。

  这本书作为哲学启蒙书是很不错的,适合十五六岁的孩子从中找寻自我,对成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入门书籍。翻译水平很不错,非常建议收藏,给孩子推荐阅读。本书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全掌握的,适合不同阶段以不同心境去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乔思坦。贾德著。全书大约40万字。

  这是从读书群里了解的一本书,一本写给孩子但是成人对来也爱不释手的哲学启蒙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哲学从希腊诞生、与宗教分离、科学产生的'发展历程铺陈开来,讲述了朴素唯物主义、二元论、一元论、存在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张和区别,介绍了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萨特、康德、马克思等各位哲学大拿的生平。

  但是本书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讲故事的方式,全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女孩苏菲跟哲学老师艾伯特间突然联系,并开始由艾伯特讲述哲学故事,深入哲学世界。学习过程中,慢慢介入了女孩席德,和席德的父亲上校艾勃特。

  第二阶段,苏菲学习过程中,慢慢领悟到原来她和艾伯特是席德的父亲为女儿讲述哲学故事而写的书中两个人物;而席德通过读这本书,从心灵上跟苏菲建立起了联系。艾伯特策划计划,逃离上校的“枷锁”----书。

  第三阶段,通过讲述故事,以哲学的方式(意识,现实),苏菲和艾伯特逃出了书本,在另外一个世界(哲学上来讲,并非不可能存在)与席德和上校进行了接触。其实仔细想来,席德和爸爸艾勃特本身也是坐着贾德本身笔下的人物,细细想来很有些《盗梦空间》的感觉。

  这本书作为哲学启蒙书是很不错的,适合十五六岁的孩子从中找寻自我,对成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入门书籍。翻译水平很不错,非常建议收藏,给孩子推荐阅读。本书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全掌握的,适合不同阶段以不同心境去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前不久,看过一部经典的电影,名字叫做《达芬奇密码》>,它讲的是个奇异的探索耶稣后人的故事,里面耶稣的后人就叫做苏菲。一个美丽漂亮的公主,拥有对所有认知东西的敏感程度,她的敏锐的知觉让我欣赏,她的处事不惊让我敬佩,她的美丽善良又让我喜欢。所致当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之时,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阅读《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

  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

  ?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挪威了不起的作家乔斯坦·贾德,借苏菲之口,以非常平淡的口吻,道出了令人唏嘘的事实。

  所谓的习惯,是指时间积久养成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方式。设想一下,当我们的习惯受到某种冲击时,我们会变得怎么样?就像你突然搬家了,突然转学了,你会不安,也就是没有安全感。

  习惯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安全感。相较之下,不习惯则是我们的好奇心。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档节目叫奇葩说,其中有个“天问”——高等生物的蛋我们该不该把它砸了?黄执中先生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奇心,那他虽生犹死。

  世界,是我们最大的常规生存环境,适应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是,每个人最初接触世界时却是带着好奇的。犹记得小时候我为雨而奇,为雷而惊,为火而惧,可大人告诉我不要去淋雨,否则会生病的;不要怕打雷,那只是天空的一声巨响;不要玩火,不要靠近火,否则会受伤。

  就像苏菲的妈妈告诉苏菲的:“不要再说这些话。”大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个不要,那个不准,可是,太多习以为常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世界的渴望。其实,这不要那不准的所谓真理是在敲碎我们脑子里从小拥有的那颗蛋,让我们少去了探索世界的动力与好奇心。

  记得之前的`一个晚修,还没上课,我站在走廊看星星。有个大人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看星星,然后他说了一句让我很不舒服的话:“星星有什么好看的?快回去上课吧,在这里站着被领导看见不好。”

  我不是叛逆的另类人,但我不希望自己活成别人眼中只懂务实的精灵,更不希望自己一味关心芝麻琐事,却懒得抬头欣赏满天星辰。我希望教育充满理想和情怀,而不是无限放大功利心,仿佛考试分数之外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我曾为鲜花而喜,为蝴蝶而笑,为毛毛虫而惊,而大人们觉得这一切再平常不过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我确信,大人们也曾有过丰富的童心,他们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好奇与惊喜。

  我不认为这样的胡思乱想是幼稚而愚蠢的:即使白天天黑了,你也只会想,要下雨吧,却没想过会不会是太阳消失了。

  我渴望成熟,但成熟不是让你变得麻木,变得一切都习以为常,变得不再需要追问和反思。请不要当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你应当努力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哪怕只是为了看看魔术师帅不帅。

  “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这话是说给苏菲的,也是说给我的。我必然长大,变得成熟,但我的精神拒绝麻木,我的心灵渴望生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

  4月份随意在新华书店买了这本书,到10月份忘记为什么才开始看,我觉得,书也好,人也好都是要讲缘分的,也许这就是我的缘分。

  上个无奈的假期,让我倍受打击。开学后,连着几天晚上在寝室里走来走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心里烦躁却没有人能够开解我,唯一能给我帮助的人,却只给我带来了两个不幸。我真的想永远停留在20岁。

  这个十一,我回家跟这个我最重要的人谈了谈我的未来,虽然有些条理不清,但是我把我的意思传达到了,也明白她对我有什么要求和期待,我觉得,沟通很重要。相处也很重要。即使是血浓于水,也需要朝夕相对。

  虽然我模糊的能感觉到我对未来的需要,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才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其实也谈不上是信念,只不过觉得心里终于有了支撑,还是会觉得无聊,但是不至于慌乱和不知所措。我大概能够感觉到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在以后。虽然我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像我设想的那么平顺,但是至少我的心不会改变,我不会迷失自己。“未来”这个词,也告别了过去不懂事的期待,而终于有了“希望”的.含义。

  整整两年的大学生活,我都浪费掉了,但是我对妈妈说,我觉得我浪费得好,浪费得对,浪费得很值得。我知道很多人跟我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比我要优越得多,所以在网上看到他们看的书,看的电影,看的动画,去过的地方,对事情个认识,我觉得自己相当孤陋寡闻。不过,生活的平顺让我对此除了钦佩没有其他感觉。我没有想去看那些书,没有想去看那些电影,没有想去那些地方,也没有想把自己变得成熟和深刻。好吧,我有想看那些动画,顺带发现,《攻壳机动队》真的不错,我指的是剧场版,好吧,其实我还没看完OVA。

  我就是一个普通成长的孩子,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也没觉得有什么羡慕。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放什么就看什么,中学开始沉迷各种小说漫画,天天去书屋报到。大学上了个三本,挂过两次科,至今。

  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和我一样的,或者,其实不如我。当然我知道高中那些重点班的孩子其实还是很有追求的,也许她们才是正常的高考的样子,像所有我在小说里看到的那样。而不是像我这样,整个高三唯一做的努力,就是少看小说少去网吧。

  父母对我们的唯一就是不请家长,我想,好吧,我猜想,家长们的心态是这样的,能考上大学,就上,考不上,那就上班。那么多人都是这么过过来的,没见上不了大学饿死的。碰巧遇到拆迁,不然奶奶说,还没钱负担我一年两万的开销。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觉得很好。如果没钱上三本,我就会去读专科,然后上班,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我觉得像我们这样长大的孩子,都没有那么计较钱的问题,反正不管做什么,一个月工资也有个一两千,要操心也是家长们操心,或者等我们懂事以后自己谋出路。该吃的吃,该玩的玩。也许不会穿一件四五千的衣服,但是每季换换七八百的衣服还是做得到的。你看,这样也没什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

  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好好地看书,因为时间和精力总是会被抢占,想把一些事情想明白,想把一些事情处理好,但回过头来看看,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都说你用简单的眼光看着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简单。其实,这句话是假的,因为世界并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管你想的多么简单,世界依旧在你面前呈现的非常复杂,所以,有人评价说我是属于典型的读书读傻了的。

  不去纠结从哪里来,也不去在意将会到哪里去!作为一个个体而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本不是由我们所能决定的,唯一能够有所作为的便是认识自己。人会戴着面具面对世界,有的时候是一幅善良的面具,有的时候是一副邪恶的面具,不管善良还是邪恶都是一种保护。保护的本质也是因人而异,有人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有人是为了让别人更糟,所以,没有办法用自己简单的眼光来看清别人的复杂,也或许,你自己的简单在别人眼中也是一种复杂。蒋哥问,心理学的本义是什么?问题太深奥,大家都没有回答。我说,是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可现实中你会发现,心理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许多问题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变化。《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书名的意思就是智慧的世界,赋有智慧到底能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更快乐?这个是需要有时间来检验的,因为好和快乐包含很多东西,物质必不可少,但是精神更难能可贵。

  有人说我变了,我也觉得我变了。读书这种习惯如同其他癖好,时间长了也会上瘾,一旦开始只是沉溺其中不知跳出来再看,也便就同我一般离傻不远了。以前看书总是觉得书就是打发时间的东西,或者还可以用来在朋友们面前“卖弄”,以便赢得赞赏,或者以此为基础博得谋生差事,其实这样原本就挺好的。

  可是,一旦看书的时候开始认真思考,那么认识不清或者认识清楚之后的痛苦也便随之而来了。看《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边看书边思考边摸索边认识,也不知道有没有思考清楚,有没有认识明白,只是痛苦就这样悄然而至了。经历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我时不时的还会念叨你是谁,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念叨的多了,便渐渐地放下了,因为生活不是念叨来的,而是需要用真实感触来体悟,需要珍惜什么,需要放弃什么,慢慢的想明白了便也不再纠结。

  都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其实这真的是属实的。但这种改变在别人看来是有好有坏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明事理者会丢给你一个鄙夷的眼神,明白原委者也会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是否接受这种改变全在自己。有四个字很简单,叫做“向死而生”,李开复拿它做过书名,我也会时常去琢磨,慢慢地便觉这四字很有意思,人与人有很多的不同,但是终点都是相同的,所以怎么活着便显得很重要,因为没有修改和重来的机会。这便是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然,真到80岁时回忆此生便要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

  起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我以为会是像《爱丽丝梦游仙境》这种类型的童话故事,没想到竟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的小说。谈到哲学,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问题,说实话,在正式看这本书之前,它被我压在箱底有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最近才拿出来。

  《苏菲的世界》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在描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小说中是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进程讲述的;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式”;作品中通过光着身体的男人,来表现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

  而且书中有一部分哲学家我们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比如,达尔文——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篇章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遗传与突变和生命起源;马克思——在欧洲游荡的幽灵篇章里的共产主义、唯物论阶级斗争;伽利略的.“惯性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你不光觉得是在学习哲学史,还是在读苏菲这个女主角的探险过程,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种未知吸引着我,让我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苏菲的世界》中有一个关于“苏菲与乔安夜闯‘少校的小屋’”的小故事,这种经历就像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去一些“鬼屋”的地方一样,深有体会,而不觉得枯燥厌烦。

  以前我认为哲学离我的生活很遥远,现在我觉得哲学就是源于生活。比如,艾伯特给苏菲写的信提问“鸡和鸡的‘观念’是何者先有?”,这个问题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好奇“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一样难回答。更明白地说:虽然我们思考过哲学性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压抑,而哲学家则不会,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小孩子一般敏感。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苏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收藏一些苦涩难懂的书籍,厚厚的砖块书堆砌起的“城堡”让我骄傲。今天,我拿起了城堡中一块历经风霜却依然闪闪发光的“金砖”,细细地品味它的含蕴。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多人都了解,它是一本以哲学为中心的启蒙书。以苏菲接收的无名信为开端,以神秘导师的教导信为线索,乔斯坦贾德以不俗的文笔把读者带进少女苏菲的神秘世界中。在这个博大的世界中,我随着苏菲的脚步,走进哲学,反思人生。

  哲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形象伫立存在。他就像一个不容侵犯的神祗,繁复而枯杂。我从没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去接触和体味他——读。

  晴朗的.下午,我轻抿一口茶,慢慢翻开有点泛黄的书页。在细细咬嚼文字的过程中,我似乎融入了苏菲的世界。

  我在苏菲身后与她一起阅读第一封无名书信。“你是谁?”我皱眉。苏菲在思考不得后跑去花园。我没有跟着她的思路。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名字,我应该怎样被称呼?或许,每个人的灵魂都始终有个不朽的名字,我也是。那么,我又是谁呢?这个问题显然很有趣却也难以回答。我想不出来,无奈地读第二个问题,“世界从何而来?”。这也太困难了!我跟苏菲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我该好好读完这本书,说不定我在读完后会懂得这些问题,我暗暗想着。

  抱着这个信念,我极有兴趣地花了四个下午啃完这本书。在这短短四天里,我长了不少见识,对柏拉图、笛卡尔和洛克等人的了解也更深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却不是在贾德笔下简单的“哲学”,而是苏菲与席德、少校等人的关系。就像侦探小说一样,实在是太牵人心魄了!我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翻到后几页去探寻真相!这本书正如作家马德兰蓝格尔所评价的:“《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这简直是我的心里话,当然,我并没有这么准确的语言。所以我只能用我贫瘠的文字来努力表达我的意思。

  苏菲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她是少校的作品。苏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给女儿席德的礼物,但作为礼物的苏菲和艾伯特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努力挣脱这种束缚,这使我很受触动,对于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人物我总是充满敬意的。我很佩服作者贾德,他细致入微的对哲学的思考以他完美的文笔展现在我眼前,我甚至真的溶入其中怀疑自己的存在。我想,读完这本书,我获得的最大启发应该就是:作为“上帝的作品”,我们应该有理智和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上帝”的控制与命运的枷锁。

  对于这本书,我可能不是理解最深的人;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最是令我感触良多的书。我希望诸如此类的书籍能够越来越多,也能让我们这些读者拥有更多的精神粮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

  首先,在这里要诚实的说明一下《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只看了一部分,但根据原着拍成的电影是认认真真的看完了。文字的细腻与电影的真实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我用文字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最初接到这本书,大致扫了一眼,"恩,是关于哲学的。"心里想着:"关于哲学的书籍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脱离现实的一些大道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完全错误。这本书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了智慧的哲学的世界。

  苏菲,一个14岁的小女孩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些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启齿的问题引领着她在哲学的世界里探索。苏菲在试图揭开谜底的过程中,结识了她的导师--艾伯特。凭借着神秘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两人游历了从古至今的哲学殿堂。从神话,命运讲到启蒙;从苏格拉底讲到康德再到马克思;从中世纪讲到文艺复兴再讲到我们的时代。 内容有系统的、纪年体般的展开,涵盖着各种哲学思潮的人物和思想。使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同重温西方哲学史,人类文明史。

  文中的两对人物苏菲和艾伯特,席德和少校交叉的出现,似真实又似虚幻。如同一部侦探片处处暗藏玄机,引人入胜。

  "苏菲"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就是智慧的世界。诚然,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苏菲的执着,勇敢,善于思考无时不令我敬佩。在一次次探索中,苏菲也一点点成长。到最后,电影中的小苏菲说:"我在想席德和她的父亲,我们比他们长寿,他们只是人类。而我们,我们是思想,永垂不朽的形式。我们会永远生存下去。"艾伯特惊喜的大叫:"思想!柏拉图?苏菲,你成为了正真的哲学家。"是的,我们只是历史中的过客,百年后我们的形体会灰飞烟灭,百年后或许没有人会想起我们。但是我们所留下的伟大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次一次的被后人们证明。"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政治书上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整个世界就像只小白兔,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哲学家们站在兔毛的顶端想要努力的看清整个世界。每一个哲学家并不是精通万事万物,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领域做的比较突出,比如自然派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而我们,只需脚踏实地的把目前该做的学习用心做好,长大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作为,这就足矣。

  没有看完整本书,我感到很遗憾。但为了完成作业而看书,也不是我所想要的。找个时间,静静的坐下来,翻开手中这本书,细细的品味,从中挖掘出生命的价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9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上善辩。”的确如此,哲学伦理的确给了我们太大的震撼与启示。哲学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更加理性的去思考社会中的一切事情。当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时,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找一种合理,能令人信服的方式去解释那些未知的事物。而不是一味的慌乱无措,碰见一点事就六神无主,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哲学就是要我们学会思考。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在一位哲学家的指引之下,苏菲对世界的探索思考的故事。《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好奇是成为一名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虽然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但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品质,使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能够更加悠然,更加明白的存活于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如果浑浑噩噩以混的心态来虚度这经历了千万种磨难才诞生的生命是一种罪过,因为上帝既然给予了我们生存的机会,我们应当做的就是竭尽自己的全能,让自己走自后的世界比自己来自前要好一点。不求做出多么惊天骇俗的、震天动地的事,自求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对这世界多一份不同角度的理解,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大的进步。始终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思索、探讨人生。

  我们常常说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习惯会使我们失去基本的思考判断力,对世界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习惯会使我们沉迷堕落,每天面对同样周而复始的事,迷迷糊糊的过一天算一天;习惯会使我们忘掉最初的梦想,最终被时间无情的消灭,洗刷掉。《苏菲的世界》中这样写道“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正是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即为重要的能力”可见习惯是多麽可怕的力量。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应多读史书,让我们的逻辑,思想更加的成熟稳重。

  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在外界的领导之下也能开始思考世界、思考人生。作为一个当代的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做的绝非死读课本,看一些表面的现象。所有重大的成果不是光凭双眼就能看出个一二三,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细致的分析是成果得以出现的重要的保障。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我们的世界也是如此,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什么未解之谜,只是如今的我们还缺乏一种进行细致了解分析的依据。我不相信世界的不可知论,世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是尚未发现而已。哲学使人变得更加的聪慧,因为哲学就是一门智慧之学。《苏菲的世界》只是哲学的一小部分,就足以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去思考,了解这个日益成长强壮的世界。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我们停止思考的借口。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就是这两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吸引着我往下阅读这本书。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

  工作后,时常觉得失去了读书时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变得安于现状,显得枯老呆板,顺应了循规蹈矩的工作,对人生的思索越来越狭隘,对自身的追求越来越单一。此时,《苏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感觉像是专为我们这些人而写,这一代已经对生活越来越麻木,要不就开始野心膨胀,物质欲排山倒海,但内心最深处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着对生活的本真。而苏菲,小说的主人公唤醒了我学生时代的真实。

  看人类的哲学史其实就象有一个小孩子对世界态度的变化,虽然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去钻牛角尖分门别类建造体系,但书里很多出现的问题肯定是伴随过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想,甚至很入神的观察我自己的意识。时而迷惘,觉得我只不过是掌控这个躯体,我并不是我!可是这不就是我的意识在观察吗?那我怎么观察意识?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谁?时而自大,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为我而造,大家绕着我转,所有人事都存在我意识之间,认为自己以后是大人物流芳百世人间传奇。虽然在中学政治课上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知道我只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像沙砾一般的小小星球上的一个偶然的.生命,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当时的我依然固执,不甘心自己如此地无足轻重,不愿我来到这世间的使命只是“载着基因的船,流向下一代”。相信这也是学生时代,敦促我奋进向前,不甘人后的精神动力。

  工作后,认为人生目标已经实现,前进的渴望已被暂时的满足所取代,种种的不甘心已然不复。虽偶尔触动心扉,也只是蜻蜓点水,失去了进步固执的追求。但感谢苏菲,感谢她在唤醒我本真的同时,激励我再次扬帆起航。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但是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工作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活着才是最好,知道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教学是承载我的人生船只,不能再随波逐流,需要用不懈的追求精神驾驭他。就如哲学家所说的,坚持怀疑、反对传统、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拥有的品格。我们要实时顺应多变的社会情况,耐住寂寞和孤独,守住清贫和繁苦。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

  作为一个哲学科普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反倒不是那些哲学知识,当然了,如果内容真的是单纯的哲学史科普,它也不会这么出名。

  哲学入门不在知识,在于启发。要知道,启发人对哲学的兴趣和告诉别人哲学知识,这两者的差距是很大的。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另有大好处——就是它的神奇架构。在于它从开始就设好的那个最底层最大的圈套,读者稀里糊涂就入了套。

  在前期,每次出现席德两个字我的心就抽搐一下,忍不住要想,忍不住就要去猜测。这一猜测,就有点侦探小说的意味了,就有趣了。

  这本书好就好在有趣。丛林里不时跑出来的童话人物,身边隐隐存在的无形的上帝,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你的生活,来源不明的信件,身份可疑的老师,魔幻色彩的木屋。作者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苏菲所在世界是不真实的。我们为她着急,跟着她一步一步揭露这个世界的真相,扑朔迷离的剧情经过半本书的缓缓铺垫,高潮终于在中段席德的出场一下拉开了帷幕。

  现实世界里的少校文字句句惊人,将之前所有的藏着掖着的东西全部揭发出来。可是故事没完啊,而且要命的.是,老师告诉苏菲,我们要逃出这个世界!这个有点科幻小说的意思了吧,虽然老实说作者的遣词造句不怎么样,但是情节取胜啊!两线剧情双管齐下,书里书外,虚拟与现实,节奏越来越紧,气氛越来越危险。随着哲学课逼近现代,苏菲遇到的奇幻经历越来越多,直到生日的那天。跟戏剧一样,所有的人全部出场,观众们也能通过书页的厚度推算出来这一幕有好戏看了。这就是夹着腿憋着尿都不能错过的部分。

  生日到了,桌子铺好,碟子摆好,衣服穿上,来宾们光彩照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是不是好戏要开始了?告诉你,不行。为什么?男主角还在路上呢。

  我们可能在窃笑:这帮人不知道男主角来了之后要乱套。孩子的事,就从孩子开始。突然间乔安站起来,毅然决然地走到杰瑞米身边,在他的唇上大声亲了一下。BGM响起了!大人们此时十分反常,俩孩子亲吻,双方家长无动于衷。乱了,鸡骨头乱扔,在院子里随便放炮,飞机也来了,人们陷入了狂欢。于是男主宣布,我们都存在于被少校创造的世界。恍若惊雷!

  最后男女主角确实是逃出去了,以一种虚无的方式存活在现实世界里,像一个幽灵。算是一个美好的结束。

  可故事结束了,我们的故事还没完。你梦里的人会不会逃出来站在你身边?

  你会不会只是某个人的幻想之物?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我们会醒来吗?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点点疑惑,哪怕不构成苦恼,不让你疯狂,不让你伤悲,只要你的内心被这些轻轻触动了。那么作者可能就会在世界另一头露出由衷的笑。

  这就是《苏菲的世界》,值得一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我读中专时买的,因为那时候这本书正是热销的时候,很多的报纸杂志都登出评论,说这书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当时对哲学十分感趣,便买了到了这本《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我更喜欢哲学了,“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

  这本书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我重新把《苏菲的世界》放会到书橱中,准备等再过几年,有了闲暇工夫重温一遍,或许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

  我怀着好奇、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苏菲的世界》,去认识这个神秘未知的世界,探求其中无穷的奥秘。

  主人公苏菲随着一连串的匿名信、明信片以及记载着哲学内容的纸进入了一个诡异的世界,带着“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两个问题降下了神秘的色彩。

  “苏菲的世界”是个现实的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自盘古开天地,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每一次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换,产生着巨大的沖击,一次次冲破野蛮的桎梏,进而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文明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现实的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自盘古开天地,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每一次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换,产生着巨大的沖击,一次次冲破野蛮的桎梏,进而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文明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自由的世界。宗教与非宗教,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存在,人类社会极富有包容性,“上帝”、“真主”、“耶稣”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同在。前者,创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自由的世界。这种包容,使得人类社会相互依存,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充满理想的世界。自从“耶稣”的诞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就从未停止过,人类的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不断谱写新的记录。故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理想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今天,尽管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道德标准的不同,但苏菲的世界理念与时代的发展。

  苏菲的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在苏菲的世界里,是“上帝创造了人,还是劳动创造了人?是宇宙在膨胀,还是在收缩?等问题充满其间,揭示了宇宙的无穷奧秘,预示着人们对未来世界不断探索。世界是个晢学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观察世界,从中逐步认识世界,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改造这个世界,所以,苏菲的世界且是一个充满哲学的世界。

  通过苏菲故事的叙述,使我认识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走岀苏菲的世界”,我感到并不轻松。世界如此日新月异。时代为我们绘制了美好的蓝图,但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是说我们还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读完《苏菲的世界》,不仅是让我领略了哲学世界的风采,也让我感到拥有对任何事物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是多么可贵,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会对大千世界激起多么大的热忱。因而我有了新的自我准则一一挖掘好奇心,孜孜不倦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奥秘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资料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构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一样。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情绪。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正因追求哲学,就必须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因此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资料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一样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资料广,但并不紊乱,书中资料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资料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资料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明白。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正因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能够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理解。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能够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正因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就应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1-18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1-0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0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11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5-31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7-10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1-12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3-0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06-25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09-08